[实用新型]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旁路放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7319.7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3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康宇;钟永超;钟根;罗超;桑圣欢;祁亚军;武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高福勇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窑 旁路放风 收尘器 本实用新型 混风装置 窑尾烟室 协同 进风口 冷风管 冷却机 半挥发性物质 水泥窑系统 无害化处理 二次污染 过程产生 垃圾储坑 输送机构 依次连接 挥发性 车间 出风口 高温段 集灰仓 排灰口 引风机 风管 废气 废物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旁路放风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窑尾烟室,还包括通过风管依次连接的混风装置、收尘器、水泥窑冷却机;所述混风装置的第一进风口与窑尾烟室相连,第二进风口通过冷风管分别与垃圾储坑、固废处理车间、危废处理车间相连,所述冷风管上还设有第一引风机;所述收尘器的出风口与水泥窑冷却机的高温段相连,收尘器的排灰口通过输送机构与集灰仓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水泥窑系统中的高温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有害气体以及旁路放风系统的废气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处置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旁路放风系统。
背景技术
当水泥原燃材料中有害元素含量较高或者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时,进入窑系统中的氯、硫、碱等有害物质会超标,这些有害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富集会导致烟室、分解炉和部分旋风筒出现结皮、堵塞的现象,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系统减产、停产。为了消除氯、硫、碱等元素对水泥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适应性,增设水泥窑旁路放风系统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均具有明显优势。
与此同时,水泥生产线运行时,回转窑内气体温度可高达1600℃以上,在将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固化、分解的同时,会产生大量以热力型和燃料型为主的NOx,烟室烟气中NOx浓度甚至可高达1500mg/Nm3以上。此外,旁路放风系统排放的烟气中还含有SO2、HCl、二噁英等污染物,单独设置烟囱排放难以满足环保排放要求。尤其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生产线,更容易出现旁路放风系统废气排放超标的问题,若增设废气处理装置则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垃圾储坑、固废处理车间、危废处理车间等特殊作业场所挥发出的有毒、有害气体均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直接排入大气,处理这部分气体同样会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旁路放风系统,其可充分利用水泥窑系统中的高温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有害气体以及旁路放风系统的废气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处置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旁路放风系统,包括窑尾烟室,还包括通过风管依次连接的混风装置、收尘器、水泥窑冷却机;所述混风装置的第一进风口与窑尾烟室相连,第二进风口通过冷风管分别与垃圾储坑、固废处理车间、危废处理车间相连,所述冷风管上还设有第一引风机;所述收尘器的出风口与水泥窑冷却机的高温段相连,收尘器的排灰口通过输送机构与集灰仓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窑尾烟室间还设有旋风分离器,此旋风分离器的进风口与窑尾烟室的出风口相连,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固体物理出料口与分解炉或窑尾烟室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冷风管上还设有旁路风阀。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混风装置与收尘器之间的连接风管上设有冷风阀。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收尘器与水泥窑冷却机之间的连接风管上设有第二引风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传送带和提升机。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水泥窑系统中的高温,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物质、有害气体以及旁路放风系统的废气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处置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即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冷却机高温段进入窑系统和分解炉,在高温条件下可进行固化和无害化处理,最后作为合格的废气排入大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述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旁路放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7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