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兼备排泥和消泡功能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8694.1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7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龙吉生;朱晓平;甘雨;许力;宗海峰;李贝;张东华;何势;孙超;白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泡 冷却塔 支管 总管 清水出水管 换热器 硝化 清水进水管 污水出水管 污水进水管 进出水管 冷却装置 排泥管 喷淋孔 排泥 本实用新型 污水循环泵 中部区域 硝化池 连通 清水 污水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备排泥和消泡功能的冷却装置,由污水进水管、硝化换热器、污水出水管、消泡总管、消泡支管、消泡喷淋孔、排泥管、清水进水管、清水出水管、冷却塔构成。所述污水进水管接自污水循环泵出口,所述硝化换热器连通污水进出水管和清水进出水管,所述污水出水管接至消泡总管,所述消泡总管接至消泡支管,所述消泡支管均匀分布于硝化池上方,所述消泡喷淋孔均匀分布于消泡支管上,所述排泥管接自消泡总管中部区域,所述清水进水管接自冷却塔,所述清水出水管接自硝化换热器,所述冷却塔接自清水出水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兼备排泥和消泡功能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渗滤液处理工艺中硝化池的降温、消泡、排泥通常设计为三个路由,单独的污水冷却塔管路、单独的消泡剂投加管路、单独的排泥管路使得硝化池的管路繁多、复杂,管路越多,堵塞、泄漏、腐蚀的可能性就越大,维修工作强度也越大,且投加药剂消泡不仅费用昂贵,而且药剂里的成分对水质会有一定的影响,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兼备排泥和消泡功能的冷却装置,可同时达到降温、消泡、降低污泥浓度的目的,并且可节省投资,简化路由,降低管道堵塞概率,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备排泥和消泡功能的冷却装置,由污水进水管、硝化换热器、污水出水管、消泡总管、消泡支管、消泡喷淋孔、排泥管、清水进水管、清水出水管、冷却塔构成;
所述污水进水管接自污水循环泵出口,所述硝化换热器连通污水进出水管和清水进出水管,所述污水出水管接至消泡总管,所述消泡总管接至消泡支管,所述消泡支管均匀分布于硝化池上方,所述消泡喷淋孔均匀分布于消泡支管上,所述排泥管接自消泡总管中部区域,所述清水进水管接自冷却塔,所述清水出水管接自硝化换热器,所述冷却塔接自清水出水管。
进一步的,通过硝化换热器、冷却塔的作用,可达到硝化液降温的目的。
进一步的,通过消泡支管的均分布置,消泡喷淋孔的高速喷射,可使降温后的污水高速喷淋于硝化池内,达到消泡的目的。
进一步的,污水循环泵吸口设于污泥浓度较高的池底,再通过排泥管的不定时排放,可使污泥浓度较高的污水被部分抽出,最终达到降低池内污泥浓度的目的。
进一步的,由于污水进水管、换热器、污水出水管、消泡总管、消泡支管、消泡喷淋孔、排泥管均安装于同一管线上,使降温、消泡、排泥三个效果合为一体,简化了管道布置,降低了管道堵塞、泄漏的概率。
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污水进水管、硝化换热器、污水出水管、消泡总管、消泡支管、消泡喷淋孔、排泥管、清水进水管、清水出水管、冷却塔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技术,有关上述公知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已经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污水端,污水循环泵将池底的高温污水提升,通过污水进水管进入硝化换热器,高温污水经过硝化换热器的降温后变为低温污水,低温污水通过污水出水管进入消泡总管,接着通过消泡总管输送至硝化池上方消泡支管,消泡支管将低温污水均匀分布后,通过消泡喷淋孔喷射至硝化池内,形成污水降温的循环;清水端,清水循环泵将冷却塔里的低温清水提升,通过清水进水管进入硝化换热器,低温清水经过高温污水的换热后变为高温清水,高温清水通过清水出水管进入冷却塔,再通过冷却塔的空气换热变为低温清水,以此循环;污泥端,当硝化池内的污泥浓度较高时,可开启污泥管的阀门,通过排放污水达到降低污泥浓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备排泥和消泡功能的冷却装置,将降温、消泡、排泥相结合,在起到污水降温、硝化池消泡、降低池内污泥浓度的同时,还可节省建设成本,简化管道路由,降低管道堵塞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备排泥和消泡功能的冷却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8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