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1109.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明;王前;李欣;陈佑明;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2;C12M1/12;C12M1/00;C12N5/09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肿瘤细胞 培养皿 本实用新型 肿瘤细胞 分隔装置 细胞转移 制备 培养肿瘤细胞 产生装置 动物模型 功能分析 模拟循环 重要意义 半透膜 密封盖 封盖 可用 气窗 种体 连通 研究 | ||
1.一种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培养皿(6)和用于封盖外培养皿(6)的密封盖(1),所述外培养皿(6)经分隔装置分为第一部分(3)和第二部分(4),所述分隔装置上设有允许肿瘤细胞由第一部分(3)进入第二部分(4)的细胞转移部,所述外培养皿(6)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二部分(4)和外界的半透膜气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转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半透膜层(9)、基质胶层(7)和血管内皮细胞层(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层(8)靠近第一部分(3),所述生物半透膜层(9)靠近第二部分(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半透膜层(9)的厚度为0.2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胶层(7)的厚度为0.5~1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层(8)是厚度为5~10μm的单细胞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为内培养皿(5),所述内培养皿(5)嵌套在外培养皿(6)的内部,所述内培养皿(5)的内部为第一部分(3),所述内培养皿(5)和外培养皿(6)之间的空间为第二部分(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转移部位于内培养皿(5)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培养皿(6)的顶部及内培养皿(5)的顶部均与密封盖(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气窗(10)位于外培养皿(6)的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11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