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4274.4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7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刚;符宇航;彭传丰;刘昌辉;李波;李斌;杨贡林;李靖;李长政;黄丽;夏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盐都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刘永刚;符宇航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钟莹洁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自贡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氧池 一体化设备 高氨氮污水 好氧池 硝化池 本实用新型 隔板 组合填料 沉淀池 回流泵 曝气池 清水池 分隔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一体化设备包括设置在同一壳体内且通过隔板依次分隔的第一缺氧池、好氧池、硝化池、第二缺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第一缺氧池、好氧池、硝化池和第二缺氧池中均设置有组合填料,好氧池和硝化池均为曝气池,第二缺氧池中设置有与第一缺氧池相连的回流泵。本实用新型的COD去除率为90~96%,NH3‑N去除率为95~99%,较目前的传统一体化设备提高了NH3‑N去除率,满足高氨氮污水的处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内部设置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主要反应部分为缺氧生化池和好氧生化池,属于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属于80年代初开创的工艺流程,其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置在系统之首,故又称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该工艺的特点是,原污水先进入缺氧池再进入好氧池,并将好氧池的混合液与沉淀池的污泥同时回流到缺氧池。污泥和好氧池混合液的回流保证了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有足够数量的微生物并使缺氧池得到好氧池中硝化产生的硝酸盐,而原污水和混合液的直接进入又为缺氧池反硝化提供了充足的碳源有机物,使反硝化反应能在缺氧池中得以进行。
上述工艺流程比较简单,但由于在好氧生化池中具有有机物降解作用的异养型好氧菌生长迅速而在菌群中占有绝对优势,与好氧池内增值速率低的自养型硝化菌在溶解氧的消耗上形成竞争而使硝化菌生长环境恶化,在数量上难以满足正常硝化反应所需,从而导致系统硝化效率低。同时,内循环液来自好氧池含有一定的溶解氧,使反硝化池难于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进程,反硝化脱氮率很难达到90%。此外,出水来自好氧池,内有硝化反应,所以出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如果沉淀池运行不当,在沉淀池内还会发生反硝化现象导致污泥上浮且处理水质恶化。
现有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处理氨氮含量相对较低的生活污水可以满足排放要求,但用于处理氨氮含量相对较高的污水很难达到排放要求。基于此,有必要研究开发设计一种适用于高氨氮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氨氮污水处理且处理效果较优的一体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所述一体化设备包括设置在同一壳体内且通过隔板依次分隔的第一缺氧池、好氧池、硝化池、第二缺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第一缺氧池、好氧池、硝化池和第二缺氧池中均设置有组合填料,好氧池和硝化池均为曝气池,第二缺氧池中设置有与第一缺氧池相连的回流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体化设备上设置有与第一缺氧池相连的进水口和与清水池相连的出水口,第一缺氧池、好氧池、硝化池、第二缺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之间的每块隔板上部均设置有溢流堰。
根据本实用新型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缺氧池中设置有穿孔布水器,所述穿孔布水器设置在第一缺氧池底部并通过管路与进水口相连,其中,第一缺氧池中投有反硝化菌。
根据本实用新型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有第一微孔曝气装置,所述第一微孔曝气装置设置在好氧池的底部并通过管路与一体化设备外部的鼓风机相连,其中,好氧池中投有异养型好氧菌。
根据本实用新型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硝化池中设置有第二微孔曝气装置,所述第二微孔曝气装置设置在好氧池的底部并通过管路与一体化设备外部的鼓风机相连,其中,硝化池中投有自养型硝化菌。
根据本实用新型高氨氮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有导流装置和污泥泵,所述导流装置通过管路与第二缺氧池的溢流堰相连,所述污泥泵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盐都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刘永刚;符宇航,未经四川盐都盐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刘永刚;符宇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42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殖尾水净化生态系统
- 下一篇: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