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5595.6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4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松;刘寒松;吕凡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雷法(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9/10 | 分类号: | B29D29/10;B29C6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2152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杆 带坯 张紧装置 从动轮 旋转电机 转轴转动 主动轮 齿轮 穿过 本实用新型 内腔套 输出端 动轮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与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机架,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侧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一侧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腔套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上设有带坯,且所述从动轮一侧设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穿过机架,该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造价较低,易于推广,所以该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布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V带是传动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包布作业是橡胶V带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橡胶V带包布作业主要是在带芯覆完底胶后,通过包布装置再包覆一定规格的胶布,现有的包布机包括带坯张紧装置,带坯张紧装置包括张紧气缸、主动电机和带轮,带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从动轮与张紧气缸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均设有安装环槽,将带坯分别安装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安装环槽内,张紧气缸带动从动轮移动,将带坯紧卡紧在安装环槽内,当包布完成后,张紧气缸反向移动,将包布完成后的V带取出;但是有时包布结束后V带仍然与安装环槽卡紧在一起,V带从安装环槽内取出较费力,影响生产效率,这样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该产品的要求,所以,如何设计一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第一旋转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通过带坯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开始工作,通过设置第二旋转电机,通过第三连接杆带动齿轮与主动轮反方向转动,同时履带开始运动,通过连接块带动从动轮运动,从而起到张紧作用,通过设置条状凹槽,使连接块能够跟随履带进行运动,通过设置导布辅助轮,减少布匹与带坯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带坯在运动过程中松动的可能,通过设置压步板,可以使布料在带坯上更加平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与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机架,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侧设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一侧中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腔套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上设有带坯,且所述从动轮一侧设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穿过机架,且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端固定相连,所述齿轮与连接块上设有履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设为筒体结构,且所述连接块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条状凹槽,所述凹槽与履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上方设有导布辅助轮,所述导布辅助轮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接杆转动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机架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导布辅助轮压装在带坯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压布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第一旋转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通过带坯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开始工作,通过设置第二旋转电机,通过第三连接杆带动齿轮与主动轮反方向转动,同时履带开始运动,通过连接块带动从动轮运动,从而起到张紧作用,通过设置条状凹槽,使连接块能够跟随履带进行运动,通过设置导布辅助轮,减少布匹与带坯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带坯在运动过程中松动的可能,通过设置压步板,可以使布料在带坯上更加平整,所以该种V带包布机的带坯张紧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雷法(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阿雷法(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55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