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7924.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4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普应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应祥 |
主分类号: | A01K83/00 | 分类号: | A01K8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5000 云南省普***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刺 鱼嘴 鱼钩 本实用新型 鱼钩本体 有效解决 折叠活动 穿刺 铰接轴 受力点 刺穿 刺刀 钓组 割开 钩柄 顺滑 撕裂 垂钓 野外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包括两个鱼钩本体和铰接轴;所述鱼钩本体包括钩柄和内倒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解决普通鱼钩存在的缺陷,刺鱼不透、不牢、还因鱼钩内倒刺的存在,通过内倒刺时,扩大了鱼嘴被刺部位的受力点,鱼挣扎容易撕裂鱼嘴,逃脱的问题,以及野外湖、库垂钓,钓组的合理配置问题;采用增加的内倒刺,在穿刺鱼嘴的同时,割开一个切口,刺鱼时,鱼嘴被刺穿的同时、还有同步进行的内倒刺割开动作,使被刺鱼嘴部位,没阻力地顺滑到达鱼钩底部,从而刺牢鱼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
背景技术
从80年代初期,兴起的台钓技术,现在已经很普及,它技术先进,特别是悬坠钓,两钩组中,上钩的饵料离底、下钩的饵料轻触底,对鱼吸食饵料浮漂,因此中鱼效率比较高,深受广大钓鱼爱好者的喜爱。但是台钓也存在如下缺点,频繁往复的上饵料、抛竿、还要看准浮漂的第一信号(试探诱饵)和第二信号(吞诱饵)才能伺机提竿刺鱼,因此台钓的基本要求是:手不离竿,眼不离漂,生怕错过鱼吞饵试探的瞬间,导致错过第二信号而吐钩跑鱼,这样精力集中的钓鱼人是很辛苦的,坐的时间长,腰酸背痛,眼睛疲劳。同时,在野外垂钓时,由于水体的情况复杂,易受水深、水流、风向、波浪等自然因素影响,抛入钓点的钓组,上钩离底、下钩轻触底时容易被水流、风浪冲击而缓慢离开钓点,并且在采用多下重窝、轮番试钓之后,只能选择长时间等待,当浮漂出现信号,由于无法判断上钩鱼的大小,如果拉线方式不当,极易出现断竿、断线、断钩的情况,同时,现有普通鱼钩自身的缺陷,会导致刺鱼不牢或刺鱼猛烈的情况,造成跑鱼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1.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通过改进和优化鱼钩的结构,能够有效解决普通鱼钩存在的缺陷,解决刺鱼不牢和撕裂鱼嘴等容易造成跑鱼现象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包括两个鱼钩本体和铰接轴;所述鱼钩本体包括钩柄和内倒刺;所述钩柄为前短后长的钩形体;所述钩柄前端设置有针尖,后端设置有加厚部,并且所述针尖和加厚部与所述钩柄为一体结构;所述针尖远离所述加厚部一侧设置有所述内倒刺,并且所述内倒刺与所述针尖为一体结构;两个所述鱼钩本体对称设置;所述加厚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铰接轴穿过两个所述通孔,以连接两个所述鱼钩本体。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所述内倒刺尖端方向与所述针尖尖端方向相反。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所述针尖尖端方向朝上。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所述内倒刺与所述针尖接触处与所述针尖顶部之间的距离D为1mm。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所述内倒刺长度L为3mm。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所述内倒刺宽度W为1mm。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所述钩柄和内倒刺通过铸造而成。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两个所述鱼钩本体的针尖向背设置,使得两个所述鱼钩本体的钩柄组成环形空间。
上述的刺刀形折叠活动鱼钩,其中,所述钩柄作抛光处理。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的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有效解决普通鱼钩存在的缺陷,刺鱼不透、不牢、还因鱼钩内倒刺的存在,通过内倒刺时,扩大了鱼嘴被刺部位的受力点,鱼挣扎容易撕裂鱼嘴,逃脱的问题,以及野外湖、库垂钓,钓组的合理配置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应祥,未经普应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7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河道监测底栖生物的网具
- 下一篇:新型漂浮夜光鱼钩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