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机智能恒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8216.9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8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胜;孔祥海;汪滢;郑雪;任涛;陶建武;刘诗涵;赵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3/62 | 分类号: | G05D13/6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编码器 计时器 本实用新型 发电机转子 转子 报警模块 恒速装置 控制模块 气门开度 通信模块 显示模块 存储器 油门 发电机 测量 控制信号输出端 脉冲信号输出端 变化量计算 电脉冲信号 电源模块 实时位置 直接测量 准确度 智能 采集 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智能恒速装置,该装置包括:计时器、用于采集发电机转子的电脉冲信号的光电编码器、MCU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存储器、油门/气门开度控制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光电编码器与发电机转子相连接,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脉冲信号输出端与MCU处理模块相连,所述MCU处理模块分别与计时器和存储器相连,所述MCU处理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油门/气门开度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分别通过通信模块与所述MCU处理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直接测量转子实时位置的变化量计算转子速度,测量的响应速度快且测量准确度高,且设计原理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电机智能恒速装置。
背景技术
交流电的频率,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标准GB/T15945-1995《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中规定,以正弦波50Hz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标准频率(工频),并规定电力系统正常的频率标准为50Hz±0.2Hz。如果频率偏差超过允许值,对于用电单位,会影响冶金、化工、机械、纺织、造纸等工业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会引起用电设备的损坏;而对于发电单位,由于可能使汽轮机、水轮机等接近共振状态,从而造成叶片损坏事故,进而引起发电设备的损坏。
众所周知,交流电的频率,与发电机转子的旋转速度是直接成正比例关系的,因此获取、测量速度与恒定与控制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测速与恒速的测量装置与计算方法有很多,但是都存在一些的问题。下面仅以两种典型测速与恒速效果较好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是非接触式测速传感器,目前市场上精度较高、最常用的非接触式激光测速传感器就是像差测速传感器,其中利用高速拍照端口,实现高速成像对比,通过在极短时间内的两个不同时刻的图像对比,分辨被测物体移动的距离,实时输出被测物体的瞬时速度。显然,这种测量速度的方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测量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根本就不是瞬时速度,从而引起了由于测量原理不完善而导致的系统误差;二是高速拍照机的成本高而且需要不停地工作,而且图像位置滞后于实际位置,从而引起了由于响应速度慢而导致的随机误差,也引起了测量的系统误差。
第二种是利用惯性(机械)恒速器,其缺点是速度响应慢,实际速度与预设速度(规定速度)的绝对误差大而且该误差的大小与正负的随机性大,难以实现实际速度与预设速度的精准恒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机智能恒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电机智能恒速装置,包括:计时器、用于采集发电机转子的电脉冲信号的光电编码器、MCU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存储器、油门/气门开度控制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
所述光电编码器与发电机转子相连接,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脉冲信号输出端与MCU处理模块相连,所述MCU处理模块分别与计时器和存储器相连,所述MCU处理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油门/气门开度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分别通过通信模块与所述MCU处理模块相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用于采集发电机转子的电脉冲信号的光电编码器,包括用于采集发电机转子正向转数信号的正向光电编码器和用于采集发电机转子逆向转数信号的逆向光电编码器。
按上述方案,所述MCU处理模块为AT89S52或STM32F103C8T6芯片。
按上述方案,所述发电机智能恒速装置还包括显示电路模块和键盘电路模块,所述显示电路模块和键盘电路模块分别与MCU处理模块相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发电机智能恒速装置还包括用于实时获取油门/气门开度的电子油门/气门传感器,所述电子油门/气门传感器与MCU处理模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8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面锅液位控制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气体偏置控制和压力监测的气路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