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电路、LED驱动系统和线性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8765.6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4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曙光;林官秋;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必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31242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中国(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接 输入端 驱动电路 输出端 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 电子器件 计算电路 控制电路 电流采样电路 电压采样电路 线性控制电路 采样电路 直流电源 耦接电压 控制端 母线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和电子器件串联连接;以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耦接母线直流电源或晶体管与驱动电路的共同节点;计算电路,第一输入端耦接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耦接第一参考信号;以及第一调节电路,第一输入端耦接电流采样电路,第二输入端耦接计算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端耦接晶体管的控制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电路、LED驱动系统和线性控制电路具有较高的效率,同时兼具较高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LED驱动系统和线性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线性驱动电路是发光二极管(LED)的常用驱动电路。线性驱动电路通过将流过LED的电流进行控制以达到照明的控制。线性驱动电路通过控制与LED串联的晶体管的状态达到电流控制作用。另一方面,线性驱动电路由将市电交流电经过整流的母线电压进行供电。为了达到电流均衡,LED两端电压往往相对恒定,这就使得母线电压剩余的压差由线性驱动电路消耗,这就造成很大的功率损耗。因此,有必要对线性驱动电路进行改进。但是,改进电路也会带来其它的一些问题,如系统可靠性降低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LED驱动系统和线性控制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和电子器件串联,其中串联的电子器件和驱动电路耦接在母线直流电源和参考地之间,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晶体管,和电子器件串联连接;以及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耦接母线直流电源或驱动电路与电子器件的共同节点;计算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计算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耦接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计算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耦接第一参考信号;以及第一调节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第一调节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耦接电流采样电路,第一调节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计算电路的输出端,第一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晶体管的控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调节电路,第二调节电路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调节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耦接电流采样电路,第二调节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耦接阈值信号,第二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晶体管的控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晶体管包括并联耦接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其中第一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二调节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阈值信号小于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电路包括减法电路,减法电路的被减数输入端耦接第一参考信号,减法电路的减数输入端耦接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减法电路的输出端耦接第一调节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逻辑电路,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耦接第一调节电路的输出端,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耦接第二调节电路的输出端,逻辑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晶体管的控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驱动级电路,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驱动级电路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调节电路的输出端,驱动级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晶体管的控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驱动系统,包括可控硅调光器、整流电路、LED负载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驱动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晶体管的线性控制电路,其中晶体管和负载串联,控制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输入端耦接晶体管或负载任一节点,输出端提供电压采样信号;电流波形控制电路,第一输入端耦接电压采样电路,第二输入端耦接电流采样电路,输出端耦接晶体管控制端;以及电流维持电路,输入端耦接电流采样电路,输出端耦接晶体管控制端,电流维持电路基于输出电流采样信号控制输出电流的谷底值在预定最小值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必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必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8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R-HUD的白平衡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外线智能控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