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坯防滑伤辊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9035.8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2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邦益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8 | 分类号: | B22D11/12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于桂贤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坯辊 上防护板 滚轮 钢坯表面 辊道装置 下支撑板 防划伤 连铸坯 支撑板 防滑 本实用新型 滚动摩擦 滚动支撑 滚轮装置 可拆卸的 钢坯 侧板 划伤 转轴 替换 侧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坯防滑伤辊道装置,包括出坯辊道以及设置在出坯辊道两侧的防划伤机构,所述防划伤机构包括底板、下支撑板、滚轮和上防护板,所述底板与出坯辊道相对固定,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在底板朝向出坯辊道的侧面下方,所述上防护板可拆卸的固定在下支撑板上方的底板上,所述滚轮通过转轴滚动支撑在下支撑板和上防护板之间。采用滚轮装置替换原有出坯辊道两侧的侧板,由于滚轮与钢坯表面是先接触,且二者之间为滚动摩擦,不会对钢坯表面造成划伤,同时也可以保证钢坯的形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铸坯防滑伤辊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大炼钢厂中,客户档次的提高,对产品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后续轧钢工序成材率及成本。连铸机出坯后,需要通过出坯辊道将钢坯运输到冷床上进行冷却,由于钢坯刚刚拉铸完成时温度较高,处于未定型状态,质地较软,在输送过程中与出坯辊道两侧的侧板碰触,易导致钢坯变形或表面划伤,影响钢坯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尽量减少对连铸坯表面的划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坯防滑伤辊道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坯防滑伤辊道装置,包括出坯辊道以及设置在出坯辊道两侧的防划伤机构,所述防划伤机构包括底板、下支撑板、滚轮和上防护板,所述底板与出坯辊道相对固定,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在底板朝向出坯辊道的侧面下方,所述上防护板可拆卸的固定在下支撑板上方的底板上,所述滚轮通过转轴滚动支撑在下支撑板和上防护板之间。采用滚轮装置替换原有出坯辊道两侧的侧板,由于滚轮与钢坯表面是先接触,且二者之间为滚动摩擦,不会对钢坯表面造成划伤,同时也可以保证钢坯的形状。滚轮可360°旋转,和连铸坯在同一水平线,一侧保证和钢坯可靠接触。
进一步,为了减小防划伤机构占用的空间,所述底板上设有滚轮安装孔,所述滚轮靠近底板的一侧从安装孔内凸出到底板的另一侧。使滚轮一部分位于底板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底板的另一侧,减小了防划伤机构整体的宽度,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为了保证钢坯的防护效果,所述出坯辊道每侧的防划伤机构至少为三个,且至少一个防划伤机构设置在出坯辊道的始端,至少一个防划伤机构设置在出坯辊道的末端,至少一个防划伤机构设置在出坯辊道的始端与末端之间。至少在出坯辊道的两端和中间安装有防划伤机构。
防划伤机构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所述出坯辊道一侧的始端与末端之间的防划伤机构与另一侧的始端与末端之间的防划伤机构对称设置或交错设置。
为了便于上防护板的安装拆卸,所述上防护板为L形,包括一体连接的防护部和固定部,所述防护部与所述下支撑板平行,所述固定部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滚轮的上防护板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卸,用于保养滚轮。
进一步,还包括螺栓,所述固定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连接。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
进一步,所述滚轮的高度与出坯辊道上钢坯的位置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铸坯防滑伤辊道装置,该辊道装置的投用,可减少钢坯频繁摩擦造成表面划伤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划伤机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划伤机构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邦益钢铁有限公司,未经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邦益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9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晶带材制备设备
- 下一篇:用于蜗轮铸造的离心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