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0119.3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3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贺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S1/02 | 分类号: | F16S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蒋勇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发性聚乙烯衬垫 底面 左侧面 折叠 刀线 上侧面 下侧面 顶面 衬垫结构 本实用新型 便于运输 加工成型 加工工序 间隔分布 块状连接 平面结构 一体结构 裁剪 模切 粘接 运输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属于衬垫结构技术领域,一种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包括底面、上侧面、左侧面、下侧面、顶面,底面、上侧面、左侧面、下侧面、顶面为一体结构,上侧面与底面之间、下侧面与底面之间、左侧面与底面之间、顶面与左侧面之间加工出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刀线和第二刀线,第一刀线的形状为[形,第二刀线的形状为]形。该衬垫结构通过裁剪、模切、折叠加工成型,不再通过粘接的方式将各块状连接在一起,减少了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的加工工序,折叠工序可在使用现场进行,运输时为衬垫折叠前的形状,衬垫折叠前的形状为平面结构,便于运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属于衬垫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可发性聚乙烯又称珍珠棉,英文简称EPE,它是以低密度聚乙烯为主要原料挤压生成的高泡沫聚乙烯制品。可发性聚乙烯具有较高的弹性,常作为衬垫加工的原材料。目前,对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加工主要方式为:将可发性聚乙烯板材通过异形模切或平直裁切成所需的块状,然后通过热熔胶或者热烫板将各块状粘接成立体空间的衬垫结构。这种加工方式加工工序较多,而且衬垫需要在工厂加工好后再运输至使用的地方,对于大体积的衬垫很不方便运输,运输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工序少、方便运输的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包括底面、上侧面、左侧面、下侧面、顶面,上侧面与底面相连接,且上侧面位于底面的上侧,下侧面与底面相连接,且下侧面位于底面的下侧,左侧面与底面相连接,且左侧面位于底面的左侧,顶面与左侧面相连接,且顶面位于左侧面的右侧,顶面与上侧面通过第一锁紧结构相连接,顶面与下侧面通过第二锁紧结构相连接,底面、上侧面、左侧面、下侧面、顶面为一体结构,上侧面与底面之间设置有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刀线和第二刀线,下侧面与底面之间设置有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刀线和第二刀线,左侧面与底面之间设置有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刀线和第二刀线,顶面与左侧面之间设置有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刀线和第二刀线,第一刀线的形状为[形,第二刀线的形状为]形。
进一步的是,底面、上侧面、左侧面、下侧面、顶面的厚度相同,第一刀线和第二刀线的宽度与顶面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是,上侧面与底面之间的相邻第一刀线与第二刀线距离为顶面厚度的一半,下侧面与底面之间的相邻第一刀线与第二刀线距离为顶面厚度的一半,左侧面与底面之间的相邻第一刀线与第二刀线距离为顶面厚度的一半,顶面与左侧面之间的相邻第一刀线与第二刀线距离为顶面厚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是,第一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顶面的第一卡孔和设置在上侧面的第一卡凸台,第一卡凸台匹配插入第一卡孔中。
进一步的是,第一卡凸台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一卡凸台外侧宽度大于内侧宽度。
进一步的是,第二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顶面的第二卡孔和设置在下侧面的第二卡凸台,第二卡凸台匹配插入第二卡孔中.
进一步的是,第二卡凸台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二卡凸台外侧宽度大于内侧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加工工序为:首先通过裁剪的方式将可发性聚乙烯板材裁剪成衬垫折叠前的形状,然后通过模切的方式在上侧面与底面之间、下侧面与底面之间、左侧面与底面之间、顶面与左侧面之间加工出相互间隔分布的第一刀线和第二刀线,第一刀线的形状为[形,第二刀线的形状为]形,最后通过折叠的方式折叠成具有立体空间的衬垫结构,不再通过粘接的方式将各块状连接在一起,减少了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的加工工序,并且加工好后的可发性聚乙烯衬垫结构为一体结构,强度更高,使用效果更好,提高产品体验感。
折叠工序可在使用现场进行,运输时为衬垫折叠前的形状,衬垫折叠前的形状为平面结构,便于运输,也降低了运输的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0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