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型结构初挠度中心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2291.2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2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欢;刘晓一;邱宝峰;李岩;臧鹏飞;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0 | 代理人: | 魏勇 |
地址: | 125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伸缩杆 筒型结构 旋转底盘 立柱 移动套筒 检测端 中心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挠度检测 挠度 丝杠 丝杠驱动电机 垂向移动 电机驱动 定位丝杠 径向调整 径向位置 驱动丝杠 中心设置 中心轴线 周向旋转 上平面 下平面 限位板 检测 外端 斜拉 底座 转动 平行 穿过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筒型结构初挠度中心检测装置。在圆形旋转底盘的下部连接有圆形的底座将其固定于平台上,旋转底盘的下平面上安装有旋转底盘电机驱动其转动;旋转底盘的上平面中心轴线上连接有圆柱形的立柱,立柱的一侧平行设有丝杠,立柱的顶端设有定位丝杠的限位板和驱动丝杠旋转的丝杠驱动电机;在立柱和丝杠上安装有移动套筒穿过,移动套筒的侧部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与移动套筒之间设有斜拉加强增加结构强度,电动伸缩杆的外端装有检测端进行筒型结构初挠度检测。本实用新型采用筒型结构中心设置一个检测端垂向移动、周向旋转、径向调整,电动伸缩杆带动检测端沿径向位置移动,使得检测效率、检测精度提高。适宜作为初挠度检测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行业船体结构检测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大尺度筒型结构或压力容器类似结构的初挠度高精度检测的装置。具体地说是筒型结构初挠度中心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行业大尺度筒型结构是船舶的关键结构,圆度和垂直度公差要求较高。当前的筒型结构检测依然沿用传统检测模式:采用线锤法测量筒型结构各个角度位置的垂直度;采用带刻度圆管测量各个高度不同角度位置的半径值;采用木质样板等逐个位置测量圆度。传统检测模式存在精度不足、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筒型结构的直径5~15M,小型的检测装置不能完成大尺度筒型结构的检测工作。现场环境烟尘较大,采用远距离激光测距,无法保证预定的测量精度,需要增加辅助装置。
大尺度筒型结构初挠度中心高精度检测急需通过自动化的检测手段来替代传统的人工工具式的检测方法。使大尺度筒型结构的检测效率、检测精度大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提高筒型结构初挠度的检测精度和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筒型结构初挠度中心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功能可以带动检测端沿径向位置移动,以适应不同半径规格的大尺度筒型结构的检测工作、削弱了工作环境中烟尘对检测精度的干扰、通过自动化的检测装置按照既定检测方法的工作,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手段相比提升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解决筒型结构初挠度检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圆形旋转底盘的下部连接有圆形的底座将其固定于平台上,旋转底盘的下平面上安装有旋转底盘电机驱动其转动;旋转底盘的上平面中心轴线上连接有圆柱形的立柱,立柱的一侧平行设有丝杠,立柱的顶端设有定位丝杠的限位板和驱动丝杠旋转的丝杠驱动电机;在立柱和丝杠上安装有移动套筒穿过,移动套筒的侧部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与移动套筒之间设有斜拉加强增加结构强度,电动伸缩杆的外端装有检测端进行筒型结构初挠度检测。
所述旋转底盘在旋转底盘电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立柱及相关结构周向旋转,使得检测端能够进行以立柱为轴心的周向旋转。
所述移动套筒在丝杠的带动下,沿立柱直线运动产生垂直移动,使得检测端能够进行平行于立柱轴线方向的垂直移动。
所述电动伸缩杆可以伸缩,使得检测端调整以立柱为轴心的径向位置,用于检测端适应不同半径规格的筒型结构检测的径向调整。
所述筒型结构直径为5~15m,高度为1~5m的规格尺寸。
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筒型结构中心处设置一个检测端可垂向移动、周向旋转、径向调整的高精度检测装置以完成一定半径范围的大尺度筒型结构在一定辅助调整状态下初挠度的检测工作,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功能可以带动检测端沿径向位置移动,使得筒型结构初挠度的检测效率、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大幅提高。适宜作为筒型结构初挠度中心检测装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旋转底盘电机,3.旋转底盘,4.立柱,5.丝杠,6.移动套筒,7.斜拉加强,8.限位板,9.丝杠驱动电机,10.电动伸缩杆,11.检测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2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密封式换热管试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层板架结构轴向加载的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