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充电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4631.5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8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倪进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莱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一明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器 固定盒 车载充电器 散热管路 走线管路 防水密封带 连接位置 开口板 填充 本实用新型 电动车底盘 散热效果 上下两侧 下方位置 转动连接 左右两侧 进水 锁扣 转轴 颠簸 焊接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固定盒、左右走线管路和上下散热管路,所述的左右走线管路分别与充电器固定盒左右两侧连接且连接位置处填充防水密封带,所述的上下散热管路分别与充电器固定盒上下两侧连接且连接位置处填充防水密封带,所述的充电器固定盒、左右走线管路和上下散热管路均焊接在电动车底盘下方位置处,所述的充电器固定盒下方设有开口板,所述的开口板一侧通过转轴与充电器固定盒下方转动连接且另一侧通过锁扣与充电器固定盒下方连接。该结构可以方便在电动车上安装车载充电器,在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充电器内部进水以及颠簸损坏的现象,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两轮或三轮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但是,现在的电动车的充电器是独立的,一般人们将充电器放在家中,使用时找出来连接后充电。当人们外出没电时就无法充电,现有技术中电动车没有将充电器直接固定在车体上,主要有以下原因:将充电器安装在车体上,如果密封起来,那么充电时无法散热;如果不密封起来,下雨天,充电器内进水会损坏充电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经常颠簸,容易碰撞损坏充电器;没有合适的位置安装充电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结构,该结构可以方便在电动车上安装车载充电器,在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充电器内部进水以及颠簸损坏的现象,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固定盒、左右走线管路和上下散热管路,所述的左右走线管路分别与充电器固定盒左右两侧连接且连接位置处填充防水密封带,所述的上下散热管路分别与充电器固定盒上下两侧连接且连接位置处填充防水密封带,所述的充电器固定盒、左右走线管路和上下散热管路均焊接在电动车底盘下方位置处,所述的充电器固定盒下方设有开口板,所述的开口板一侧通过转轴与充电器固定盒下方转动连接且另一侧通过锁扣与充电器固定盒下方连接,所述的开口板与充电器固定盒之间空隙处填充防水密封带,所述的左右走线管路上均设有绕线盒,所述的绕线盒内部设有绕线轮,所述的上下散热管路末端均设有散热盒,所述的散热盒下方设有散热网口,所述的散热盒焊接在电动车底盘下方,所述的散热盒内部设有散热鳍片,所述的散热鳍片内部设有若干条导热铜管,所述的导热铜管穿过上下散热管路延伸到充电器固定盒内部的充电器上表面和下表面位置处并均通过散热板与充电器上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散热鳍片上方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的散热风扇电源线路并入充电器电源线内部并与充电器共用外接电源,所述的散热风扇电源线路外侧包裹防水管路。
进一步,所述的左右走线管路内部分别为充电器电源线和充电线且多余长度的电源线和充电线均缠绕固定在绕线轮上。
进一步,所述的导热铜管与散热板焊接。
进一步,所述的散热盒侧面设有进风口。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热铜管、散热鳍片结合散热风扇实现对充电器工作过程中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散热操作,散热效果较好,热量通过导热铜管内部的冷却液传输到散热鳍片位置处再被散热风扇从散热网口中吹出,实现散热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充电器的密封防水效果;采用充电器固定盒、左右走线管路、上下散热管路、防水管路以及防水密封带等结构,可以减少充电器内部进水以及颠簸损坏的现象,保证充电器的安全稳定性;该车载充电器结构设置固定在电动车底盘位置处,不影响电动车的正常使用,在用户需要时,可以快速拉出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再连接充电线到电动车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充电器结构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充电器内部结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莱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莱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4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的干电池充电器
- 下一篇: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和多节电池管理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