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和多节电池管理保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4987.9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8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贡;丁西仑;卢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吴圳添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节电池 管理保护芯片 输出引脚 充电 驱动 控制输入端 适配器识别 输出使能端 状态输出端 管理保护 寄存器 检测端 放电驱动 接地引脚 检测 | ||
一种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和多节电池管理保护系统,所述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包括:接地引脚、充电驱动输出使能端、充电驱动输出引脚、放电驱动输出引脚和寄存器;还包括:适配器识别单元,所述适配器识别单元包括控制输入端、检测端和状态输出端;所述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驱动输出使能端;所述检测端连接所述充电驱动输出引脚;所述状态输出端连接所述寄存器。所述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能够提供检测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和多节电池管理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动设备中,如电动(自行)车、扫地机器人和平衡车等,通常需要使用多节电池。
早期在对多节电池进行保护时,是在每节电池上使用一颗单节电池保护芯片。这种保护技术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利于多节锂电池之间的联动保护。
在多节锂电池保护系统中,当系统检测到发生电池过压或者充电过流时,需要将充电路径断开,适配器移除之后充电路径可以重新打开;当系统检测到电池发生电池欠压时,需要将放电路径断开,适配器接入之后放电路径可以重新打开。
已发展出来的一种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10,它与充电适配器和多节电池构成的保护系统,如图1所示。
图1中省略了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10的内部电路结构和多数引脚。其中,显示了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10包括接地引脚VSS、充电驱动输出引脚CHG、放电驱动输出引脚DSG和寄存器(未示出)。
所述保护系统还包括NMOS管Q1、NMOS管Q2、PMOS管Q3和电阻R1。NMOS管Q1的漏极连接NMOS管Q2的漏极。电阻R1一端连接NMOS管Q2的栅极,另一端连接NMOS管Q2的源极。接地引脚VSS连接NMOS管Q1的源极。放电驱动输出引脚DSG连接NMOS管Q1的栅极。充电驱动输出引脚CHG连接至NMOS管Q2的栅极(请先认为PMOS管Q3不存在,充电驱动输出引脚CHG直接连接NMOS管Q2的栅极)。
NMOS管Q2的源极作为充电负极接入端。电池组BT(图1中所示多节电池)的负极连接接地引脚VSS,接地引脚VSS再经过NMOS管Q1和NMOS管Q2后连接充电适配器的负极,其中NMOS管Q2的源极连接充电负极端P-,即NMOS管Q2的源极连接充电适配器的负极。电池组BT的正极连接充电正极端P+,即用于连接充电适配器的正极。
在上述保护系统中,当系统发生电池组BT过压或者充电过流时,需要切断充电路径来保证电池和系统的安全性。
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保护系统中,当充电路径断开时,充电正极端P+和多节电池BT正端相连接,连接充电适配器的负端P-的电压,相对于电池组负端的电压是一个负电压,充电适配器的负端P-到多节电池管理保护芯片10的接地引脚VSS通过电阻R1和充电控制引脚CHG形成回路,导致NMOS管Q2的栅源之间有压差(VGS),从而不能完全关断充电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各MOS管中的二极管为相应的寄生二极管,而正是由于NMOS管Q1的寄生二极管的存在以及此寄生二极管的正负极方向,决定了通常无法通过关断NMOS管Q1来关断充电路径,而需要通过NMOS管Q2关断充电路径。
为了保证充电路径被完全关断,图1中加入一个栅极接地VSS的PMOS管Q3,即事实上,充电驱动输出引脚CHG并不是直接连接NMOS管Q2的栅极,而是,充电驱动输出引脚CHG连接PMOS管Q3的源极,PMOS管Q3的栅极接地(即连接相应的接地引脚VSS),PMOS管Q3的漏极连接NMOS管Q2的栅极。也就是说,通过PMOS管Q3,使充电驱动输出引脚CHG连接至NMOS管Q2的栅极。
PMOS管Q3的漏极相对于接地引脚VSS是一个负电压,PMOS管Q3处于关断状态时,从P-到接地引脚VSS之间没有电流回路,充电控制NMOS管Q2的栅源电压等于零,从而使充电路径能够被完全关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49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