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开口电流互感器的便携式二次回路巡检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9227.7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42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姚腾;王雪;古雄;杨虎臣;许玉斌;李建宏;王红斌;丁晓明;安慧;张高红;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G01R31/2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11266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秋立 |
地址: | 046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芯 电流互感器 第二检测 本实用新型 开口 二次回路 非同名端 巡检仪 电阻 绕制 拼接 反向输入端 同向输入端 运算放大器 二次绕组 环形空腔 一次绕组 输出端 同名端 检测 空腔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开口电流互感器的便携式二次回路巡检仪,其中使用的开口电流互感器包括:第一铁芯,其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并形成环形空腔;第二铁芯,其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并位于所述空腔内;绕制于所述第一铁芯上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和第一检测绕组;第二检测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二铁芯上;运算放大器,其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开口电流互感器的便携式二次回路巡检仪,提高了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回路巡检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开口电流互感器的便携式二次回路巡检仪。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电力客户呈现多元化发展,然而部分电力客户在利益驱使下,利用各种手段破坏或干扰电能计量装置以达到窃电的目的。据统计,2014年到2017年,国网公司范围内每年因窃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窃电引发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约占到触电事故的28%。近年来,电能计量装置的窃电案例呈现出设备专业化、手段隐蔽化的特征,查处难度大、破坏力强,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众多窃电案例中,针对互感器及二次回路的窃电手段最为隐蔽,其查处难度大、破坏力强,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由于缺少有效的关键技术手段,互感器及二次回路的窃电行为长期处于监测盲区,已逐渐无法满足国网公司电力营销工作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
授权公告号为CN2046133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计量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状态的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测量二次回路的电流、电压的短路、断路状态,对窃电行为进行分类,并实时上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窃电行为的实时监测。对于老用户,需要对线路进行停电后,将信号串联到巡检仪中。为了带电安装检测系统,可选用开口电流互感器,但是,一般开口电流互感器由于铁芯磁路被切断,铁芯切面之间的一点点气隙都会大大增大铁芯磁阻,等效为降低了铁芯的磁导率,增大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市面上的常用开口电流互感器一般称为钳形电流表,其准确度一般为1%~5%,显然不能满足一些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开口电流互感器的便携式二次回路巡检仪,提高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开口电流互感器的便携式二次回路巡检仪,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与工频电源相连,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与电能表连接并构成所述二次回路, 所述二次回路巡检仪包括:设置于二次回路上的高频电压信号产生单元、振荡与谐振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所述高频电压信号产生单元、振荡与谐振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均连接至单片机,所述电能表通过通信单元连接至所述单片机,其中,所述振荡与谐振检测单元和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中均使用开口电流互感器,所述开口电流互感器包括:
第一铁芯,其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并形成环形空腔;
第二铁芯,其由两部分拼接而成,并位于所述空腔内;
一次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一铁芯上;
二次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一铁芯上;
第一检测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一铁芯上;
第二检测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二铁芯上,匝数与所述第一检测绕组一致;
运算放大器,其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绕组的非同名端连接,其负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绕组的非同名端和所述第一检测绕组的同名端连接;
第一电阻,并联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第二电阻,其阻值与所述第一电阻一致,串联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检测绕组的非同名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9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