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关电路和电子控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59887.5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5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3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安翔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唤醒模块 控制器 输入端 开关信号采集模块 唤醒 开关电路 输出端 开关模块 电子控制单元 第一开关 极限条件 本实用新型 唤醒信号 技术效果 模块连接 三极管 导通 关断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电路和电子控制单元,开关电路包括唤醒模块、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唤醒模块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唤醒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模块连接;开关信号采集模块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开关模块连接唤醒模块的输出端,第二开关模块能够将唤醒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之间导通或者关断。通过使用唤醒模块输出的唤醒信号来唤醒控制器进行相应的动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电路由于使用三极管来对控制器进行唤醒产生的容易误唤醒以及在极限条件下无法唤醒控制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减少控制器的误唤醒,以及在极限条件下依然能够唤醒控制器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和电子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辆控制系统中,电子驻车和门窗开关的控制系统所使用的开关电路中多使用推拉型开关,该种开关多为按下(或拉起)悬空式,即动作时其中一路开关断开。针对该种开关模式,现有方案多为采用三极管对开关模块电平进行反相,使悬空时产生高电平唤醒控制器。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在推拉型开关没有动作时,三极管控制端电平为高,使得三极管打开,将Wakeup引脚拉至低电平,系统处于休眠模式,此时通过推拉型开关路径,UB_PR(带有反接保护的电池电压)为三极管控制端提供了高电平。当开关动作时(拉起或按下),如图2所示(示例为拉起状态),此时,R7、R8和R2、R3的分压无法打开三极管,使三极管关断,Wakeup引脚输出高电平,唤醒控制器。
由于现有推拉型开关大多需要控制静态电流,需要在开关动作时唤醒,在无需动作时休眠。现有电路中一般采用将开关接入常电(从电瓶正极接出来不受任何开关,继电器等控制的正电源),采用三极管产生唤醒电平,使用开关未动作时的通路使NPN三极管导通,将电路中常电通过三极管和电阻下拉到地。当开关动作时,悬空将使三极管关断,将唤醒控制器电平拉高。但是,由于在进行电路设计时需要考虑极限环境中器件的特性,保证在全工作范围内可以正常使用,而汽车上不同位置的工作环境不同,温度差别较大,三极管参数受温度影响较大,因而器件选型较难满足要求,导致很容易出现误唤醒控制器或无法唤醒控制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电路和电子控制单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电路由于使用三极管来对控制器进行唤醒产生的容易误唤醒以及在某些条件下无法唤醒控制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唤醒模块、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所述唤醒模块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唤醒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开关信号采集模块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连接所述唤醒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模块能够将所述唤醒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之间导通或者关断。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四端悬空;或者,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四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三端悬空;或者,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与第四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诊断模块,所述诊断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59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