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3817.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8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付涛;吴洪浩;田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登天鹏冶金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盘 导热芯棒 铅圈 护套 铅酸蓄电池外壳 回收装置 工作台 朝上 拆卸 废弃 复合隔热材料 大端 本实用新型 电控箱控制 二次污染 隔热保温 装置拆卸 电控箱 平板式 铅资源 圆形套 再利用 多节 立置 套合 无损 小端 置放 加热 回收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它由导热芯棒、护套、电热盘、工作台和电控箱组成。所述工作台朝上的一面置放电热盘,电热盘由位于一侧的电控箱控制。所述电热盘为平板式,功率800~1600w,加热温度为200~300℃,在电热盘上安放立置的导热芯棒。所述导热芯棒为大端朝下,小端朝上的多节轴。所述护套是一种圆形套,用复合隔热材料制成护套与导热芯棒最下一段套合,构成隔热保温结构。本装置拆卸铅圈为纯物理方法,实施简单,拆卸效率高,而且生产中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最重要的是做到无损拆卸铅圈,回收质量好,有利于铅资源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圈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制造商在生产和经营中难免不产生废弃品,以及按国家有关政策必须回收废旧电池。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本行业必须对这些废弃品进行拆解,有针对性地回收有价值的资源。其中的电池外壳主体由塑料和铅圈制成,这两种材料均有回收价值。可是,铅酸蓄电池外壳内嵌铅圈。很难分离。铅圈为铅合金构件,属于重金属范筹,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必须进行有效回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本行业作铅酸蓄电池壳的回收方法通常是先作粉碎,再用浓盐水分选。这种回收方法虽然很简单,能够实现铅合金和塑料分类回收的目的。但是,该回收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产生噪声污染和浓盐水难以处理,再加上回收周期长、成本大,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限制了本行业回收的积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便捷、分离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用于废弃铅酸蓄电池外壳铅圈回收装置,它由导热芯棒、护套、电热盘、工作台和电控箱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工作台朝上的一面置放电热盘,电热盘由位于一侧的电控箱控制。所述电热盘为平板式,功率800~1600w,加热温度为200~300℃,在电热盘上安放立置的导热芯棒。所述导热芯棒为大端朝下,小端朝上的多节轴。所述护套是一种圆形套,用复合隔热材料制成护套与导热芯棒最下一段套合,构成隔热保温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导热芯棒为至少两节不同直径的圆轴,露出护套的轴段直径等于待拆铅圈内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导热芯棒用铜材制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电加热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2、从废弃铅酸电池外壳上拆卸铅圈,采用热分离技术合理,方法简捷,拆卸效率高;
3、纯物理方法拆卸,生产中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4、铅圈无损拆卸,回收质量好,有利于铅资源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登天鹏冶金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登天鹏冶金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3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模组拆解机构
- 下一篇:电池组温度主动均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