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自激励振动式垂直轴风力机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63988.X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文;朱建勇;张庆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3/06 | 分类号: | F03D3/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薄膜 垂直轴风力机 叶片吸力面 叶片压力面 穿透式 自激励 叶片 槽孔 负压 正压 向内凹陷 叶片后缘 外凸起 振动式 攻角 薄膜 槽孔孔口处 密闭腔体 叶轮转动 转动过程 孔口 覆盖 | ||
一种薄膜自激励振动式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在叶片后缘段设有穿透式槽孔,孔口覆盖有柔性薄膜,使穿透式槽孔形成密闭腔体;穿透式槽孔数量若干且在叶片后缘段均匀分布;当叶片与空气来流呈正攻角时,叶片吸力面受负压,叶片压力面受正压,叶片吸力面侧的柔性薄膜为向外凸起状态,叶片压力面侧的柔性薄膜为向内凹陷状态;当叶片与空气来流呈负攻角时,叶片吸力面受正压,叶片压力面受负压,叶片吸力面侧的柔性薄膜为向内凹陷状态,叶片压力面侧的柔性薄膜为向外凸起状态;在垂直轴风力机转动过程中,穿透式槽孔孔口处的柔性薄膜交替受正压和负压,使柔性薄膜以相应的频率进行自激励振动,且自激励振动的频率与垂直轴风力机的叶轮转动频率相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自激励振动式垂直轴风力机叶片。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风能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风力发电作为对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阶段,用于并网运行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大多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但风能的最早利用形式则是垂直轴风车,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出现时间则比较晚,主要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低于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因而导致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长期得不到重视。
随着升力型风轮技术的发展,使得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不再低于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并且与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相比,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还具有维护方便、叶片设计制造简单、造价低、无需对风机构等优点。
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现阶段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不多,通过对边界层以外的主流流动控制来防止边界层发展和分离的方式,就是解决办法之一。
由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阻力有两个来源,第一是由于空气流体与叶片表面摩擦所产生的剪应力,第二是叶片表面非对称压强分布所产生的压差阻力;实际中,边界层的作用类似于减小了流动通道(或可理解为增加了物体的等效厚度),使叶片后部压力比无粘流时小,进而形成压差阻力;当流动发生分离时,分离区速度很小,从分离点开始,压力基本不变,分离将在叶片的后部形成分离区和尾流,它们都是低压区,将导致很强的压差阻力(分离阻力)。
因此,为了使阻力减小就需要把边界层的发展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并设法防止发生分离,而流线型的采用以及扩压器最适宜扩散角的选择等都是建立在这个观点上的,特别是在翼型的设计中更是如此,例如把叶片最厚的位置向后挪动,使叶片吸力面的压力梯度尽可能地变小,这时边界层会更加稳定且容易保持层流,层流边界层的壁面剪切应力较湍流的小,所以形成了阻力比较小的翼型(层流翼型)。
但是,通过对边界层以外的主流流动控制来防止边界层发展和分离的方式,实施过程始终比较繁琐和复杂,如果可以在不改变主流状态而通过直接改变边界层性质来实现流动分离控制,将极大的简化实施过程,同时提高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自激励振动式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可以在不改变主流状态而通过直接改变边界层性质来实现流动分离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叶片仅通过对现有翼型叶片进行简单改造即可获得,当垂直轴风力机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后,便可提高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自激励振动式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在叶片后缘段开设有穿透式槽孔,在穿透式槽孔的两端孔口覆盖有柔性薄膜,通过柔性薄膜将穿透式槽孔进行密封,使穿透式槽孔形成密闭腔体。
所述穿透式槽孔数量为若干,若干穿透式槽孔在叶片后缘段均匀分布。
所述穿透式槽孔的形状为矩形,穿透式槽孔的长度为叶片尾缘弦长的50%~100%,穿透式槽孔的宽度为叶片弦长的2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639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