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种子除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0964.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6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徐广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田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B3/06 | 分类号: | B02B3/06;B02B7/00;B02C11/08;B08B3/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永***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芒 螺旋杆 转轴 本实用新型 电机 从动齿轮 水稻种子 清洗箱 橡胶棒 压强 外表面贴合 弹性接触 顶部中心 工作死角 摩擦部件 橡胶制成 原点对称 主动齿轮 除芒机 进料斗 驱动端 搭接 上套 套接 打磨 焊接 破裂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稻种子除芒机,包括除芒箱和清洗箱,所述除芒箱搭接在清洗箱的顶部,所述除芒箱的顶部中心处设有电机,且电机一侧焊接有进料斗,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贯穿除芒箱的顶部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除芒箱的内部顶端以转轴为原点对称设有第一螺旋杆和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和第二螺旋杆上分别套接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立式的工作方式,消除传统卧式除芒的工作死角,且内部的摩擦部件采用橡胶制成,使硬性接触变为弹性接触,避免对水稻种子产生过大的压强,导致内部破裂,在橡胶棒的外表面贴合有打磨纸以解决橡胶棒摩擦力不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种子除芒机。
背景技术
水稻种子除芒是水稻播种前的重要工序,在过去,由于生产技术较落后,常常是除芒效果差或不除芒,这直接影响到了水稻的播种质量,使播种达不到应有的精度,达不到水稻机械化播种的要求;
目前,国内除芒机大多为卧式除芒机,工作效率较高,但在除芒过程中,由于种子受重力作用,堆积于滚筒下方,容易形成作业死区,影响除芒效果,且现有的除芒是利用金属螺旋片进行转动摩擦对稻谷种子进行碾压达到除芒,但这种方法回造成稻谷受力过大,使大米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稻种子除芒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子除芒机,包括除芒箱和清洗箱,所述除芒箱搭接在清洗箱的顶部,所述除芒箱的顶部中心处设有电机,且电机一侧焊接有进料斗,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贯穿除芒箱的顶部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除芒箱的内部顶端以转轴为原点对称设有第一螺旋杆和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和第二螺旋杆上分别套接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除芒箱的一侧上端设有吸风管,所述除芒箱的另一侧下端设有进气管,所述清洗箱的内部顶端且位于除芒箱的底端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清洗箱内设有履带,所述清洗箱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出料斜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多组橡胶棒,且每组橡胶棒呈环绕式等距排列在转轴上,所述橡胶棒上粘贴有若干磨砂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履带呈上扬式设计,其上端和出料口的下檐口水平,所述履带上横向等距排列有多组栏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挡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内套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套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除芒箱的底端且位于挡板的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驱动器,所述第一连杆沿驱动器的横向轴线固定安装在驱动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器将第一连杆分为两部分,且第一连杆的后半段长度是前半段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连杆的后半段上设有配重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除芒箱的底端中心处开设有漏料口,并且漏料口被挡板遮盖,所述除芒箱的底端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挡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田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田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0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安装的碾米砂条
- 下一篇:一种活性留胚米智能精细加工小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