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源插头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3323.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6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肖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东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4 | 分类号: | G01R3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徐剑兵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工***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插头 感应电流 插座面板 反馈电路 检测装置 中插孔 本实用新型 电磁信号 技术效果 线圈设置 线圈通电 振荡线圈 自激振荡 电磁场 副线圈 耦合的 插座 分列 响应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插头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插座面板中插孔下方的中间,所述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分列插座面板中插孔下方的两侧,所述第一线圈通电,第二线圈、第三线圈与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用于对第二线圈或第三线圈的感应电流的变化做出响应。通过一个振荡线圈自激振荡电磁场,发出电磁信号,通过副线圈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检测感应电流的有无来判断电源插头是否插入,达到了准确判断电源插头与插座是否很好地耦合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面板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检测插头插入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插座与插头的适配检测领域,当前现有技术使用行程开关或光电检测,行程开关利用插头插入时顶住行程开关来进行检测,有两个缺点,1是行程开关作为机械装置容易出现抖动产生‘假信号’,加大处理器判断插头插入的软件开销,2是行程开关的可靠性和寿命都不太好,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光电检测的缺点在于产生光路污染后检测机制退化,可能出现误测,漏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源插头插入的检测装置,解决现在电源插入检测不够可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源插头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设置在插座面板中插孔下方的中间,所述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分列插座面板中插孔下方的两侧,所述第一线圈通电,第二线圈、第三线圈与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反馈电路用于对第二线圈或第三线圈的感应电流的变化做出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三极管,第二线圈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所在支路与第一检测端连接,第三线圈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所在支路与第二检测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电源VCC、第一三极管Q54-1、第二三极管Q51-1、第三三极管Q53-2、第四三极管Q20-1、所述第一线圈的中段与电源VCC连接,第一线圈的一端与Q53-2的集电极及Q20-1的基极连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Q53-2的基极及Q20-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与Q54-1的基极连接,所述Q54-1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线圈的一端与Q51-1的基极连接,所述Q51-1的集电极与电源VCC连接,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第五三极管Q48、第六三极管Q47,Q48的发射极、Q47的基极与使能信号en连接,Q48的集电极与基极和电源VCC连接,Q47的发射极与电源VCC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中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一个振荡线圈自激产生电磁场,发出电磁信号,通过副线圈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检测感应电流的有无来判断电源插头是否插入,达到了准确判断电源插头与插座是否很好地耦合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插头插座耦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反馈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电片;
2、感应线圈;
3、振荡线圈;
4、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东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东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3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设备
- 下一篇:计量柜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