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3325.6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6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秀;张树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金科精密合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7 | 分类号: | G01N29/27;G01N2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48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板 底板 被检材料 连续探伤 新型金属 耦合液体 超声波 导压轮 双曲线 棒料 固接 销轴 轴承 顶端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 螺栓 转动相连 左右两侧 螺纹管 上夹板 下夹板 耦合液 检测 粘连 移动 插板 刮板 罐体 空腔 竖板 外壁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包括底板和耦合液体箱,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固接有耦合液体箱,所述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顶端通过第一销轴与上侧双曲线导压轮转动相连。该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通过第一支板、第一轴承、上侧双曲线导压轮、第二支板、第二轴承和下侧双曲线导压轮的配合,达到了可以使被检材料可以旋转的进行移动,移动到耦合液体箱进行检测,使检测效果好,通过插板、竖板、第二上夹板、第四销轴、第二下夹板、第二螺栓、空腔、刮板、螺纹管和罐体的配合,达到了可以将被检材料外壁粘连的耦合液进行快速清理,达到了可以对被检材料进行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金属(合金)棒料按照技术标准要求,在使用前(半成品或成品) 要求进行100%的超声波探伤检测,通常的检测是人工操作单一探头采用手动旋转和移动检测探头,并人工手动翻转棒料这一过程。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同时对被检材料外壁粘连的耦合液无法进行快速清理,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包括底板和耦合液体箱,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固接有耦合液体箱,所述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顶端通过第一销轴与上侧双曲线导压轮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支板的内侧设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的底端与底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支板的顶端通过第二销轴与下侧双曲线导压轮转动相连,所述上侧双曲线导压轮与下侧双曲线导压轮之间贴合有被检材料,所述耦合液体箱的右侧顶端固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内部插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端固接有第二上夹板,所述第二上夹板通过第四销轴与第二下夹板活动相连,所述第二上夹板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二下夹板螺纹相连,所述第二上夹板的内部和第二下夹板的内部均开有空腔,所述第二上夹板的内壁和第二下夹板的内壁均固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被检材料相贴合,所述第二下夹板的底端固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壁螺纹相连有罐体。
优选的,所述耦合液体箱的左侧顶端固接有插块,所述插块的内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端固接有第一上夹板,所述第一上夹板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一下夹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一上夹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下夹板螺纹相连,所述第一上夹板的内壁和第一下夹板的内壁固接有毛刷,所述毛刷与被检材料相贴合,所述插杆的顶端固接有拉块。
优选的,所述拉块的顶端固接有摩擦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的顶端外壁加工有第一磨纹。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的顶端外壁加工有第二磨纹。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外壁套接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金属棒料超声波连续探伤装置,通过第一支板、第一轴承、上侧双曲线导压轮、第二支板、第二轴承和下侧双曲线导压轮的配合,达到了可以使被检材料可以旋转的进行移动,移动到耦合液体箱进行检测,使检测效果好,减轻劳动力,增加效率,通过插板、竖板、第二上夹板、第四销轴、第二下夹板、第二螺栓、空腔、刮板、螺纹管和罐体的配合,达到了可以将被检材料外壁粘连的耦合液进行快速清理,达到了可以对被检材料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上夹板和第一下夹板的右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侧双曲线导压轮和下侧双曲线导压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上夹板和第二下夹板的右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金科精密合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金科精密合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3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