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大视场高帧数红外扫描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5497.7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6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伟;李延伟;马洪生;叶明;高清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2 | 分类号: | G01J5/02;G01J5/08;G02B7/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筒 轴系 装置外壳 红外扫描成像 大视场 帧数 中空编码器 中空电机 镜片 光楔 轴承 红外光学镜片 本实用新型 光机系统 扫描效率 同轴设置 一体化 高动态 减小 套在 扫描 响应 配合 | ||
一种一体化大视场高帧数红外扫描成像装置,涉及一种红外扫描成像装置。镜筒内有红外光学镜片系统,镜筒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及第三镜筒;第一镜筒与装置外壳和第二镜筒连接,装置外壳与第三镜筒连接,镜筒外有轴系,轴系与镜筒配合,装置外壳套在轴系外侧,装置外壳与轴系间有中空电机和两个轴承,轴系内有光楔镜片,光楔镜片在第二镜筒和第三镜筒间,轴系与装置外壳间有中空编码器,装置外壳、轴系、中空电机、中空编码器、镜筒以及两个轴承均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减小了光机系统的重量,解决了目前红外扫描成像装置高动态响应和重量大的问题;具有大视场、高帧数的优点,继而缩短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扫描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大视场高帧数红外扫描成像装置,属于光机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红外扫描成像系统采用光楔进行光线偏转,光楔在旋转过程中将镜头成像视场分为A、B、C、D四个部分,四个部分成像到探测器上分别对应1、2、3、4四幅图像,通过四个视场的图像拼接形成90°×90°视场的图像,使镜头在大视场覆盖的前提下提高视距及分辨率。扫描光楔组包含光楔、运动传递机构及转角定位机构,其中光楔的主要作用是偏移望远镜组传递到成像镜组的主光线位置,使四幅图像成像始终处于探测器视场中心,运动传递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光楔的旋转启停,转角定位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反馈当前角位置实现角度闭环,明确标记四幅图像位置,为图像拼接提供依据。光楔的主要作用是将望远镜组传递进成像镜组的光束进行偏转,通过光楔的偏转,使A、B、C、D四个视场单元每部分成像其视场中心都在探测器靶面中心。
大视场、高帧数是红外扫描成像系统两项关键指标,选择的电机具备高转速的同时,其机械时间常数必须足够的短。由于电机固晶机的限制,转速很高的电机内径不能做的很大,因此传统红外扫描成像的光机系统多是采用在电机和旋转光楔之间增加传动装置的方式,比如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等,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整个光机系统的重量,同时传统红外扫描成像的光机系统的动态响应较低,使用时,大多注重扫描质量,而忽视了扫描速度,致使扫描时间较长,降低了扫描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大视场高帧数红外扫描成像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大视场高帧数红外扫描成像装置,包括中空编码器、中空电机、装置外壳、光楔镜片、红外光学镜片系统、轴系、镜筒以及两个轴承,所述镜筒内固定有红外光学镜片系统,镜筒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以及第三镜筒;所述第一镜筒的前端与装置外壳的前端固定连接,第一镜筒的后端与第二镜筒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壳的后端与第三镜筒的后端固定连接,镜筒的外侧套设有轴系,第三镜筒与轴系紧密配合,第一镜筒及第二镜筒均与轴系间隙配合,装置外壳环套装在轴系外侧,装置外壳与轴系之间安装有中空电机和两个轴承,中空电机位于两个轴承之间,轴系内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光楔镜片,所述光楔镜片设置在第二镜筒和第三镜筒之间,轴系与装置外壳前端之间固定有中空编码器,所述装置外壳、轴系、中空电机、中空编码器、镜筒以及两个轴承均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光楔镜片设置在轴系中,并随中空电机转子一同旋转,使得整个光机系统结构更加紧凑,大大减小了光机系统的重量,解决了目前红外扫描成像装置高动态响应和重量大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光楔镜片口径大,整个系统完成一周的时间短,故而具有大视场、高帧数的优点,继而缩短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扫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大视场高帧数红外扫描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光楔视场拼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5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像元高光谱测量装置
- 下一篇:无线温度变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