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再生铜萃取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5707.2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8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忠;张爱青;伍一根;王博;许东伟;史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30;C22B23/00 |
代理公司: | 44309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廉红果;侯峰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混合室 第三混合室 混合室 澄清分离 铜萃取剂 出料口 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 再生铜 萃取剂 循环利用 依次连接 重新连接 电积钴 断裂的 搅拌桨 降解 肟键 消耗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再生铜萃取剂的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澄清分离室,所述第一混合室的上侧设置出料口,所述第二混合室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三混合室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澄清分离室的下侧设置进料口,所述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澄清分离室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均设置有搅拌桨;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使降解后的铜萃取剂的断裂的C=N肟键重新连接,从而获得再生铜萃取剂,使电积钴工艺中的铜萃取剂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铜萃取剂的消耗,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萃取剂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再生铜萃取剂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积钴工艺中通常采用萃取工艺进行除杂,一般采用铜萃取剂,而萃取除杂工艺中需消耗大量的铜萃取剂,每吨铜达到了20公斤以上,并且还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铜萃取剂消耗的主要途径是降解,由于萃取剂不断降解,为了保证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就必须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萃取剂,这样就造成了萃取剂的大量消耗,而萃取剂的不断加入还使萃取剂粘度越来越大,粘度越大,萃取过程中分相时间就越长及分相越困难,使得有机流量受限及夹带严重,传统的处理方法只有用白土吸附处理,但是白土吸附处理方法只能吸附有限的夹杂在萃取当中固体小颗粒等,对降低萃取剂粘度及提高萃取剂浓度几乎没有作用,等粘度到了一定程度后,整个萃取槽中的有机就必须报废,且报废有机只能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生产再生铜萃取剂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再生铜萃取剂的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澄清分离室,所述第一混合室的上侧设置出料口,所述第二混合室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三混合室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澄清分离室的下侧设置进料口,所述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澄清分离室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第三混合室均设置有搅拌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混合室还设置有有机进料管和再生剂进料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混合室还设置有超声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混合室设置有液碱进入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液碱进入管包括管体和阀门,所述管体插入第二混合室,所述管体上开设有多个液碱进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混合室设置有稀硫酸进料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稀硫酸进料管包括管体和阀门,管体插入第三混合室,管体上开设有多个稀硫酸进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澄清分离室内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澄清分离室分隔为有机相腔室、溢流通道和水相腔室,所述有机相腔室的上侧设置有有机相出口,所述水相腔室的下侧设置有水相出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隔板的上侧固定在澄清分离室的顶壁上,下侧与所述澄清分离室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板的下侧固定在澄清分离室的底壁上,上侧与所述澄清分离室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制备再生铜萃取剂,将降解后的铜萃取剂与再生剂按一定比例在第一混合室内混合,第二混合室用于段键重接反应,第三混合室用于酸洗,澄清分离室用于澄清分离,使降解后的铜萃取剂的断裂的C=N肟键重新连接,从而获得再生铜萃取剂,使电积钴工艺中的铜萃取剂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了铜萃取剂的消耗,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再生铜萃取剂的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57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