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8289.2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6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常立峰;张骏;田俊;马永志;周少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英塑胶(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42;B29C45/76;B07C5/342;B07C5/36;E05F15/689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慧华 |
地址: | 5190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门窗 升降器 螺帽 多轴机械手 部件加工 双面夹持 半成品 半成品输送 检测装置 输送装置 模具 注塑 本实用新型 检测工序 生产效率 注塑加工 良品率 拿取 自动化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加工设备,包括多轴机械手以及与多轴机械手连接的双面夹持装置,双面夹持装置可拿取半成品和成品,还包括用于输送半成品的半成品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螺帽的螺帽输送装置、用于自动将半成品注塑为成品的模具以及用于检测成品是否合格的检测装置。本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加工设备通过多轴机械手、双面夹持装置、半成品输送装置、螺帽输送装置、模具以及检测装置,自动化地完成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的注塑加工及检测工序,大大地提高了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包括塑料架以及融入塑料架内部的电路结构,电路结构一般为五金件制成。部分五金件从塑料架内穿出,俗称“针脚”。另外,一般地,塑料架上还嵌有螺帽,用于后续装配。
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的加工步骤为:1、将五金件进行第一次注塑,成型形成半成品;2、对半成品进行冲压,冲断多余电路保留有用电路;3、将保留有用电路的半成品进行再次注塑,完成最终成型;
目前,市面上同类型的五金件注塑成型生产厂家,多数是通过人手半自动冲压后,再人手将半成品放到注塑机注塑成型,最后用人手取出成品。这种人手取放的操作方式不仅自动化程度低,而且危险程度高,效率慢,产品摆放位置不稳定导致后续生产不良率高。同时,目前成品在完成注塑后,并没有经过检测,经常出现成品的针脚无法通电,或者出现胶针的情况,成品的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加工设备,其能大大地提高了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门窗升降器部件加工设备,包括多轴机械手以及与多轴机械手连接的双面夹持装置,双面夹持装置可拿取半成品和成品,还包括
半成品输送装置,半成品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半成品;
螺帽输送装置,螺帽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螺帽;
模具,模具用于自动将半成品注塑为成品;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品是否合格。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面夹持装置包括第一、二装配面,第一装配面上设置有半成品取放组件,半成品取放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半成品对应孔位并卡紧半成品的顶针,顶针上活动套设有抵顶板,抵顶板在抵顶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作沿顶针长度方向移动,第二装配面上设置有成品取放组件,成品取放组件包括用于吸紧成品的真空吸盘。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装配面于半成品取放组件一侧设置有螺帽取放组件,螺帽取放组件包括螺帽抓手以及抓手驱动装置,螺帽抓手在抓手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作远离第一装配面的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装配面于成品取放组件一侧设置有水口夹持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装配面和/或第二装配面上设置有定位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帽输送装置包括螺帽振动盘、与螺帽振动盘出口连接的输送通道以及设置在输送通道末端的螺帽待取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依次设置有检测组件、不良品筛选组件以及良品传送带,基台上滑动设置有用于搬运成品的搬运组件,搬运组件可于检测组件上方、不良品筛选组件上方和良品传送带上方作往返运动,检测组件包括通电检测机构和图片成像检测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包括用于卡紧成品的第一定位柱以及用于与成品针脚接触连接的探针,探针与耐压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英塑胶(珠海)有限公司,未经精英塑胶(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8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