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电源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79179.8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0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修泉;李艳红;杨伟;黄平;孙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电源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频电源发生器,包括AC‑DC电路、逆变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PWM信号发生电路以及死区延迟电路,所述AC‑DC电路向逆变电路输出直流电,所述PWM信号发生电路输出互补的第一PWM信号以及第二PWM信号,所述第一PWM信号先后通过死区延迟电路以及开关管驱动电路输入到逆变电路中,所述第二PWM信号通过开关管驱动电路输入到逆变电路中。本实用新型通过硬件电路实现第一PWM信号的延时功能以及降低占空比的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利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本技术方案利用硬件电路实现所需功能能够保证延时的精准度以及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用于将工频的交流电转换成高频的交流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将工频电源转换成高频电源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能量传输需求的增加,使得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得到广泛的关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现有的体内微机电系统通常由化学电池组供电,主要存在供能时间短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而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可以为体内微机电系统提供了一种长效、稳定的供能方法。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需要高频电源发生器,其中高频电源发生器主要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工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之后再利用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的交流电,现有的逆变电路普遍采用如图1所示的全桥式逆变方案,工作时需要同时向开关管QA1以及QA4输入第一PWM信号,同时向开关管QA1以及QA3输入第二PWM信号,而第一PWM信号以及第二PWM信号是互补信号。常规的逆变电路中为了防止开关管QA1以及QA2出现同时导通的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均是通过软件程序的方式使其中一路PWM信号产生延迟并改变其占空比大小,该延迟的时间即为死区,死区内各个开关管均处于截止状态,如此一来即可保证开关管QA1以及QA2不会出现同时导通的情况,但是利用软件程序来实现难以延迟的可靠性以及精度,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硬件电路实现死区延迟的高频电源发生器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频电源发生器,包括AC-DC电路、逆变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PWM信号发生电路以及死区延迟电路,所述逆变电路是全桥式逆变电路,所述AC-DC电路向逆变电路输出直流电,所述PWM信号发生电路输出互补的第一PWM信号以及第二PWM信号,所述第一PWM信号以及第二PWM信号均配置有两路,所述第一PWM信号先后通过死区延迟电路以及开关管驱动电路输入到逆变电路中,所述第二PWM信号通过开关管驱动电路输入到逆变电路中,所述死区延迟电路用于将第一PWM信号进行延迟以及减少占空比操作,所述逆变电路输出端与外部的耦合线圈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死区延迟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以及与门运算器,所述与门运算器设有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PWM信号直接输入到与门运算器的第一输入端中,同时所述第一PWM信号通过电阻R1输入到与门运算器的第二输入端中,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与门运算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所述与门运算器的输出端与开关管驱动电路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WM信号发生电路包括单片机、频率合成器芯片以及集成有若干个反相器的反相器芯片,所述单片机与频率合成器芯片相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芯片与反相器芯片相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芯片向反相器芯片输出互补的第一PWM信号以及第二PWM信号,所述反相器芯片输出两路第一PWM信号以及两路第二PWM信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C-DC电路包括整流桥、π型RC滤波器、可调稳压器芯片、第一稳压器芯片以及第二稳压器芯片,所述整流桥与π型RC滤波器相连接,所述π型RC滤波器分别与可调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以及第一稳压器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二稳压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可调稳压器芯片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79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轴轮足和沙漠适用型仿生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地用喷淋降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