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流管及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80893.9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3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蕾;吴青昊;魏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8F9/22;F28D1/053;F25B39/00 |
代理公司: | 33250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聂智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流管 本实用新型 液相制冷剂 分流挡板 分流部 换热器 流体通道口 有效减少 沉积量 分配量 均匀性 扁管 分液 流体 内壁 外周 分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流管以及换热器,其中,集流管包括分布在集流管内部的分流挡板,所述分流挡板包括:连接集流管的连接部,与连接部相连、用于分流所述集流管内流体的分流部,且所述分流部的外周与集流管的内壁形成流体通道口。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减少集流管底部的液相制冷剂沉积量,且增加了连接于集流管中部的扁管的液相制冷剂分配量,从而使换热器整体分液的均匀性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流管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制冷领域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包括集流管、扁管和翅片三部分,集流管竖直设置或水平设置,分为竖直型和水平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制冷剂在水平设置的集流管内流动时,存在重力造成的压力的损失,而集流管竖直设置可以规避这部分损失,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
制冷剂进入集流管后,制冷剂的主流方向先是沿着集流管方向减速上行,直至端盖然后开始加速下行,在下行期间分配给沿程扁管,导致制冷剂在集流管底部沉积,使得底部的扁管液相制冷剂过多,而制冷剂在集流管中部速度较快,导致中部的液相制冷剂偏少,制冷剂的气液两相与过热区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E表示气液两相区,F表示过热区,E与F之间的曲线为制冷剂气液两相区与过热取的分界线,曲线越靠右表示液相制冷剂越多。因此,竖置集流管内的制冷剂在向扁管流动时受重力的影响,导致扁管内的制冷剂流量不均匀,当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态时,进入扁管内的气液不均匀程度加剧,影响了换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制冷剂通过集流管进入扁管带来的换热不均问题,提供一种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集流管,包括分布在集流管内部的分流挡板,所述分流挡板包括:
连接集流管的连接部,
与连接部相连、用于分流所述集流管内流体的分流部,且所述分流部的外周与集流管的内壁形成流体通道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挡板为片状,且所述分流挡板所在平面与所述集流管的轴线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的侧壁开设有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定位口,所述连接部固定插接于所述定位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为条形,具有相对的两侧边,一侧边贴靠内壁,另一侧边朝向集流管内部且边缘形状为直线或者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挡板还包括开设在分流部上、供集流管内流体通过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位于流体通道口与通孔之间的部位为条状、且位于集流管横截面的中部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挡板还包括自连接部朝集流管外部延伸的安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分流部为一体或者分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所述集流管以及与所述集流管相连接的多个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集流管轴向,集流管中位于相邻扁管之间的部位为分流区,所述分流挡板布置在各分流区;
相邻的两分流区中,其中一分流区内的分流挡板处在与扁管口相对的一侧;另一分流区内的分流挡板处在与扁管侧边平行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集流管轴向,集流管中位于相邻扁管之间的部位为分流区,所述分流挡板布置在各分流区;
各分流区的分流挡板处在与扁管口相对的一侧;或
各分流区内的分流挡板处在与扁管侧边平行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0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热管散热器的整体式分流器
- 下一篇:一种换热器管束安装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