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81250.6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6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吕磊;李哲;陈钰娴;邓展伟;余祥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车体 沥青路面裂缝 修复装置 裂缝 红外加热装置 装置结构 储料仓 愈合 修补 本实用新型 一体化作业 多台设备 红外加热 裂缝修复 微小裂缝 作业步骤 作业成本 病害区 出料口 机械臂 可移动 混料 下端 加热 沥青 填补 修复 激发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复装置,利用移动车体以及设置于移动车体上的储料仓和红外加热装置组成可移动的沥青路面裂缝修复装置,利用设置于移动车体上的储料仓下端开设位于移动车体底部的出料口,对需要填补的裂缝进行填料,然后利用通过机械臂固定于移动车体上的红外加热装置对填料进行红外加热,激发沥青自身的愈合性能,加速裂缝修复,遇到微小裂缝或内部裂缝时,无需填料,直接进行加热愈合,修复裂缝,本装置结构简单,无需出动多台设备,能够减少作业成本,实现了修补作业的一体化作业;省去了人工进行病害区松料、混料的作业步骤,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并保证了修补作业质量,该装置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路面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裂缝作为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服役寿命,是沥青路面的质量通病。沥青路面在服役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低劣、车辆超载严重或环境原因,会产生微小裂缝,在车辆荷载继续作用下,微小裂缝逐渐演变为大裂缝、网裂、龟裂等严重病害,不仅影响路面质量,还会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目前沥青路面裂缝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灌缝、稀浆封层、罩面处理以及路面再生等方面。在确定裂缝成因后,一般可根据病害程度及裂缝宽度和深度选择修复方法。
对于传统沥青路面的裂缝修复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噪声较大;(2)操作繁琐复杂、且影响美观,对于长路段沥青路面的裂缝修复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3)功能单一,修复一个裂缝往往需要多种工具配合完成;(4)修复工作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极为耗费人力。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方便快捷,节省人力的裂缝修复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复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复装置,包括移动车体以及设置于移动车体上的储料仓和红外加热装置,储料仓下端设有位于移动车体底部的出料口,红外加热装置通过机械臂固定于移动车体上,红外加热装置能够跟随机械臂移动。
进一步的,红外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壳体以及设置于加热壳体底部的红外加热源和碾压轮;机械臂的另一端与加热壳体上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移动车体下端设有位于储料仓下端的连接卡槽,出料口上端两侧设有连接片,出料口通过连接片卡设于连接卡槽内;实现出料口与储料仓的连通对接;出料口的下端设有用于检测路面裂缝的裂缝传感器。
进一步的,出料口内通过出料口挡板隔成多个子出料口,每个子出料口下端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移动车体上沿其宽度方向设有底座滑槽,底座滑槽上设有能够沿移动车体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底座,机械臂固定于移动底座,机械臂与移动底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机械臂采用液压机械臂,机械臂一端通过转盘固定于移动车体上,机械臂另一端与红外加热装置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红外加热装置采用HM—1型远红外辐射沥青路面加热器。
进一步的,红外加热装置加热源为JSD-600加热板。
进一步的,裂缝传感器采用嵌入式车载漫游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1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沥青施工用修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沥青路面裂缝打磨找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