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豆胶规模化制造中密度纤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82216.0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0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方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沂沪千人造板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1/04 | 分类号: | B32B21/04;B32B3/08;B32B7/12;B32B27/12;B32B27/3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端设置 伸缩机构 环氧树脂层 第二纤维层 实木芯层 加强层 中密度纤维板 本实用新型 规模化 耐磨层 纤维板 防水性能 内部设置 弹簧片 受潮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豆胶规模化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包括第二耐磨层、第二纤维层、第二弹力伸缩机构和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耐磨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纤维层,且第二纤维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弹力伸缩机构,所述第二弹力伸缩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加强层,且第二加强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实木芯层,同时第二实木芯层的顶端设置有大豆胶层,所述大豆胶层的顶端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环氧树脂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实木芯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弹力伸缩机构和第二弹力伸缩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环氧树脂层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在保护弹簧片不受潮的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水分进入到纤维板的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豆胶规模化制造中密度纤维板。
背景技术
纤维板又名密度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素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制造过程中可以施加胶粘剂和(或)添加剂,纤维板具有材质均匀、纵横强度差小、不易开裂等优点,用途广泛,制造1立方米纤维板约需2.5~3立方米的木材,可代替3立方米锯材或5立方米原木,发展纤维板生产是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市场上的纤维板种类很多,但是现有的纤维板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第一,传统的纤维板背面有网纹,造成板材两面表面积不等,吸湿后因产生膨胀力差异而使板材翘曲变形,硬质板材表面坚硬,钉钉困难,耐水性差。
第二,传统的纤维板长时间踩踏容易变形或断裂,影响纤维板的使用寿命。
第三,传统的纤维板安装时需要先固定好龙骨,才能安装,操作过程十分的复杂繁琐,不便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胶规模化制造中密度纤维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耐水性差、容易变形或断裂和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豆胶规模化制造中密度纤维板,包括第二耐磨层、第二纤维层、第二弹力伸缩机构和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耐磨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纤维层,且第二纤维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弹力伸缩机构,所述第二弹力伸缩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加强层,且第二加强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实木芯层,同时第二实木芯层的顶端设置有大豆胶层,所述大豆胶层的顶端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环氧树脂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实木芯层,所述第一实木芯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加强层,且第一加强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弹力伸缩机构,所述第一弹力伸缩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纤维层,且第一纤维层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之间相互错位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内部设置有经线和纬线,同时第一纤维层通过经线和纬线构成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力伸缩机构和第二弹力伸缩机构之间关于大豆胶层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力伸缩机构和第二弹力伸缩机构的内部均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环氧树脂层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与第一弹力伸缩机构和第二弹力伸缩机构构成弹力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的内部皆均匀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在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的一侧均设置有卡块,同时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的另一端均设置有与卡块相互配合的卡槽,且卡槽与卡块之间呈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大豆胶规模化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第一弹力伸缩机构和第二弹力伸缩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且环氧树脂层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在保护弹簧片不受潮的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水分进入到纤维板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沂沪千人造板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沂沪千人造板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82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