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0111.X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4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龙;韩振斌;崔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优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格支撑层 枕头 颈部支撑部 头部支撑部 弹性支撑层 本实用新型 颈部曲线 散热性能 舒适性能 双层网格 贴合设置 支撑结构 支撑作用 上表面 下表面 颈部 贴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枕头,包括第一网格支撑层和第二网格支撑层,第一网格支撑层的下表面贴合设置在第二网格支撑层的上表面上,且第一网格支撑层与第二网格支撑层均为弹性支撑层;第二网格支撑层包括:头部支撑部和第一颈部支撑部,将第一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记为H1,头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记为H2,H1>H2。该枕头具有双层网格支撑结构,这有利于提高枕头的散热性能,上述第一网格支撑层和第二网格支撑层均为弹性支撑层能够使枕头更贴合使用者的头部或颈部曲线。头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低于第一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这种结构能够为使用者的头部和颈部提供相同地支撑作用,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枕头。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高低枕多采用记忆棉或乳胶等材料制成,由于上述材料具有强度较低,拉伸压缩变形量小等特点,将上述材料制备高低枕时需要对枕头进行整体填充。这导致高低枕与人体接触的部分热量散失较为困难,使用者在使用上述高低枕的过程中容易出汗,进而影响使用的舒适性。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文献提供了一种网格结构枕头。但是由于上述枕头为单一高度,这使得该枕头存在无法贴合使用者的头部和颈部曲线,为头部和颈部提供尽量相同的支撑。同时由于使用人群中对高度的要求不一致,或由于床垫软硬,入睡姿势等因素的影响对枕头的高度要求有变化。此外该枕头中含有气垫层,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容易错位漏气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头,以解决现有的枕头无法兼具散热性好和舒适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枕头,包括:第一网格支撑层和第二网格支撑层,第一网格支撑层的下表面贴合设置在第二网格支撑层的上表面上,且第一网格支撑层与第二网格支撑层均为弹性支撑层;第二网格支撑层包括:头部支撑部和第一颈部支撑部,将第一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记为H1,头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记为H2,H1>H2。
进一步地,第二网格支撑层还包括:第二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通过头部支撑部延伸至第一颈部支撑部,将第二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记为H3,H2<H3<H1。
进一步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为25~95mm,头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为15~ 85mm。
进一步地,第二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为15~85mm。
进一步地,第二网格支撑层包括第一可变形壁和多个第二可变形壁。第一可变形壁形成第一闭合结构;及多个第二可变形壁在第一闭合结构中交错设置,以在第一闭合结构中形成多个第一网格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网格支撑层包括第三可变形壁和多个第四可变形壁。第三可变形壁形成第二闭合结构;及多个第四可变形壁在第二闭合结构中交错设置,以在第二闭合结构中形成多个第二网格结构,第二网格结构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网格结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网格结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进一步地,第三可变形壁和第四可变形壁的高度为10~30mm。
进一步地,第一颈部支撑部和第二颈部支撑部均向远离第二网格支撑层的方向的凸出,头部支撑部向靠近第二网格支撑层的方向凹陷。
进一步地,第一颈部支撑部的靠近第一网格支撑层的表面的弧度半径为20~80mm,第二颈部支撑部的靠近第一网格支撑层的表面的弧度半径为10~60mm。
进一步地,头部支撑部的靠近第一网格支撑层的表面为平面或者弧面,其中弧面的弧度半径为300~8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优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优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01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