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炒制造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3293.6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4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溪鸿;徐晴;严茜茜;罗敏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溪山春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何浩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锦城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造型机,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入料口,入料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腔,内腔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杆,螺旋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波浪面,内腔的右端开设有通孔,装置主体内部右端底开设有揉茶腔,揉茶腔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底腔,揉茶腔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凸块,底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该装置能通过螺旋杆的逆时针转使茶叶在炒制时充分受热,同时还可以利用旋转杆的顺时针转使茶叶通过通孔液压造型以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工序,炒完茶后还可以直接进行揉茶的工序,节省人工的同时提高茶叶的制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炒制造型机。
背景技术
茶叶,是灌木或小乔木的嫩枝叶,形状多为长圆形或椭圆形,茶在中国历史中有很长的饮用纪录,而且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祭品、药物、食物、交际等的重要的功能,可以说中国人已经与茶无法分开了。
但随着各方面都进入现代化的今天,茶叶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的改进,其中炒茶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炒茶机,但现有的炒茶设备结构简单效率低下,而且没有对炒完之后茶叶揉茶造型的功能,还需要人手工进行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种茶叶炒制造型机,以解决普通炒茶装置炒茶效率低,炒茶时受热不均匀,炒完后没有揉茶造型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制造型机,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内腔,内腔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波浪面,所述内腔的右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右端底开设有揉茶腔,所述揉茶腔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底腔,所述揉茶腔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底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揉茶腔右端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压布杆,所述压布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内凹压布头,所述平台、液压杆、活动杆、压布杆的结构共有四个且两两相对的结构前端的压布头为互补的内凹压布头与外凸压布头,所述揉茶腔的上方活动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内开设有栅格,所述压板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上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与第二压杆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第一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装置主体右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开关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杆固定连接在转轮的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压布杆左右的一对要比前后一对的水平位置高。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为圆球设置且均匀的分布在揉茶腔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为倾斜设置,且螺旋杆的叶片紧贴内腔上端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栅格的间隙宽度小。
一种茶叶炒制造型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能通过螺旋杆的逆时针转使茶叶在炒制时充分受热,同时还可以利用旋转杆的顺时针转使茶叶炒制完成后通过通孔挤压进行造型以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工序。
(2)该装置在炒完茶后还可以直接进行揉茶的工序,节省人工的同时提高茶叶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腔外表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揉茶腔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压杆与第二压杆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溪山春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溪山春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32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套管组件可拆卸的超声手术器械
- 下一篇:一种手足外科手术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