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火线圈式直流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4309.5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2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月林;杨峰;杨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月林 |
主分类号: | H02K23/66 | 分类号: | H02K23/66;H02K23/04;H02K1/17;H02K1/22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 代理人: | 邢芳丽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线圈 直流电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式直流电动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流电动机因转子和定子结构限制以及线圈换向而导致耗电较大、扭矩较小及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包括:转子,包括:转动轴;分电轮;电枢铁芯,均匀侧立设置在转动轴上;初级绕组,输入端与对应的分电轮连接后,分别从两个相邻电枢铁芯开始缠绕,之后分别连接到相间隔的电枢铁芯上缠绕,直到所有电枢铁芯都被缠绕,输出端与相对应的分电轮连接;次级绕组,输入端输出端与分电轮连接,缠绕路线与初级绕组相反;定子,包括:定子磁铁,呈双列侧立状均匀围绕转动轴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无磁阻运转的同时可对负载充电,增大了扭矩,提高了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线圈式直流电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直流电动机的定子多为圆桶形,转子多为圆柱形,且均采用一组线圈,绕组顺轴向缠绕,运行过程中,线圈需要换向电动机才能持续转动,因此,特定的结构及线圈换向导致电动机的漏磁较多、磁阻较大、电磁利用率较低,进而导致电动机耗电较大、扭矩较小、转换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流电动机因转子和定子结构限制以及线圈换向而导致耗电较大、扭矩较小及转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火线圈式直流电动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火线圈式直流电动机,包括:机座、固定架、转子、定子及输入端子;固定架设置在机座上,转子及定子均设置在固定架上;
其中,转子,包括:转动轴,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固定架上;4个电枢铁芯,通过不导磁材料均匀侧立围绕设置在转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电枢铁芯的排列方式,可以减少电枢铁芯的无效体积,增加铁芯的有效工作面积,增强了动力性。
分电轮,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上,包括:第一分电轮、第二分电轮、第三分电轮,均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分电轮片;第一分电轮和第二分电轮的分电轮片,被均分成4组分电轮片组,同一组的分电轮片通过导线连接成相同电位;相互间隔的分电轮片组通过导线连接成相同电位;第一分电轮的4组分电轮片组与第二分电轮的4组分电轮片组沿转动轴轴向位置相对应;第三分电轮的分电轮片设置为同一电位;
线圈,包括:初级绕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分电轮的两组相邻分电轮片组连接后,分别从两个相邻电枢铁芯上开始缠绕,之后分别连接到相间隔的电枢铁芯上继续缠绕,直到所有的电枢铁芯都被缠绕,两个输出端均与第三分电轮连接;
次级绕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分电轮的两组相邻分电轮片组连接后,分别从初级绕组开始缠绕的两个电枢铁芯相对的电枢铁芯开始缠绕,之后分别连接到相间隔的电枢铁芯上继续缠绕,直到所有的电枢铁芯都被缠绕,两个输出端均与第三分电轮连接;
初级绕组输入端开始缠绕的电枢铁芯与次级绕组输入端开始缠绕的电枢铁芯位置相对,使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中的电流方向相异;
采用分电轮取代原有电动机的换向器,电动机初级线圈接通电源后依次送电,电动机即可在脉冲状态下运转,去除了换向消耗的电能,提高了转换效率。
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同时接通电源,依次送电,即可实现电动机的无磁阻运转,提高转换效率。
定子,包括:定子磁铁,由4*2个永磁铁组成,呈双列侧立状均匀围绕转动轴安装,两列定子磁铁沿转动轴轴向分列于电枢铁芯两侧;两列定子磁铁上相对的永磁铁磁极相异;每列定子磁铁上相邻的永磁铁磁极相异;碳刷,包括:第一碳刷、第二碳刷、第三碳刷,分别与第一分电轮、第二分电轮、第三分电轮滑动接触;第一碳刷和第二碳刷安装角度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月林,未经杨月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4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使用的会议话筒
- 下一篇:一种交互式运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