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5267.7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4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余洋;张毅;顾春红;于振江;朱建辉;宋庆欢;叶群;张彦;唐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 11546 | 代理人: | 张华;钟志红 |
地址: | 31504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亮膜 微透镜 本实用新型 透明基材层 微透镜结构 背光模组 亮度增益 背涂层 光学膜 遮盖性 遮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用光学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透镜增亮膜。为了解决现有增亮膜不能兼顾亮度和遮盖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所述增亮膜依次包括微透镜结构层、透明基材层、和背涂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可以提升亮度增益效果,同时具有好的遮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用光学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透镜增亮膜。
背景技术
增亮膜是液晶显示器中常用的一种光学膜材料,可以显著提升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起到提升光效、降低能耗的作用。微透镜增亮膜不仅具有高的光学增益,同时具有散射光线的雾化效果,具备提升亮度和提高遮盖的双重效果。
微透镜膜的生产方法,通常是在UV光固化涂布设备上,使用加工好的微结构金属模具涂布光固化胶水成型制成,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金属模具的制备。目前常规的做法是使用激光雕刻的工艺,在金属辊轮上雕刻出不同样式的微透镜结构,但对于高亮高遮盖的微透镜结构仍存在几个问题:1)高亮高遮盖的微透镜通常是直接较小(<30μm)的微透镜,雕刻良率低,时间周期长。2)雕刻成本极高,单只辊轮的制备可高达几十万加工费用,严重超出现有光学膜的单价成本。3)微透镜结构可能与其他棱镜或棱锥形状进行杂化设计,结构辊轮的使用寿命低,也会大幅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增亮膜不能兼顾亮度和遮盖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透镜增亮膜,可以提升亮度增益效果,同时具有好的遮盖效果,能够兼顾亮度和遮盖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减低微透镜结构的制造成本,更有益于光学膜的批量量产生产;该方法解决了现有微透镜结构雕刻难度大,雕刻及使用成本高的难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微透镜结构层、透明基材层、和背涂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透镜增亮膜,所述增亮膜包括透明基材层,透明基材层包含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光学面设置有微透镜结构层(简称微结构层),所述第二光学面设置有背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增亮膜依次包括微透镜结构层、透明基材层、和背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结构层包括半球形透镜和棱锥。
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结构层包括底边为正六边形的半球形透镜和底边为正六边形的棱锥。光线经过第二光学面进入,再经第一光学面射出进入微透镜结构层。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透镜,其底边长为10-70μm,半球形高度为5-35μm。所述棱锥的底边长亦为10-70μm,棱锥高度为5-33μm。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透镜,其底边长为20-50μm,半球形高度为10-25μm。所述棱锥的底边长亦为20-50μm,棱锥高度为10-23μm。前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5-10。
进一步的,所述半球形透镜,其底边长为25-35μm,半球形高度为12-17μm。所述棱锥的底边长亦为25-35μm,棱锥高度为11-17μm。前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8-10。
进一步的,所述棱锥的纵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其三角形的顶角为60-100度。
所述半球形透镜与棱锥间隔排列。进一步的,半球形透镜与棱锥为列与列之间或行与行之间间隔排列。间隔为1排半球形透镜、多排棱锥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半球形透镜与棱锥的间隔排列单元为1排半球形透镜,和1至10排棱锥。即,排列组合为1排半球形透镜,1至10排棱锥组合而成。
进一步的,排列组合为1排半球形透镜,1至4排棱锥组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5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内涝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学成像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