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装置、插齿和叉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6069.2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2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安汝霖;刘天生;王荫源;郑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树风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B66F9/12 |
代理公司: | 31259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强;倪嘉慧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安装位 插齿 本实用新型 固定装置 传感器 传感器电线 固定传感器 叉车功能 承重能力 电线走线 端面设置 前端设置 打孔 智能化 叉车 刮碰 走线 连通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插齿和叉车,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安装位和第一通道,安装板的前端设置第一安装位,第一安装位用于设置传感器,安装板的端面设置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一安装位连通,第一通道用于传感器的电线走线。本实用新型设置安装板,可以固定传感器,这样插齿上就不需要进行打孔加工,确保了插齿的承重能力。安装板上可以集成多个安装位和通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设置斜面,防止插齿在后退时发生刮碰。主体上布置走线的结构,能够合理地实现传感器电线的布局。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智能化的叉车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插齿和叉车。
背景技术
智能叉车取放货时,需要叉车的插齿寻找到托盘孔位并插入托盘孔位中,需要使用传感器,通过插齿上下运行,传感器感应来寻找准确的孔位,所以插齿前端需要安装传感器。但是由于叉车插齿是主要承重件,所以原则上不能在插齿上打孔、加工,因此需要设置适合的固定装置来固定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固定装置、插齿和叉车。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安装位和第一通道,安装板的前端设置第一安装位,第一安装位用于设置传感器,安装板的端面设置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一安装位连通,第一通道用于传感器的电线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安装位为安装板上的第一凹陷,第一凹陷的横向为安装板的前端向后端的延伸,第一凹陷的纵向为安装板深度方向的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安装板上的第二凹陷,第二凹陷的纵向为安装板深度方向的延伸,第二凹陷的一端与第一安装位连通,另一端至少分为一个支道,支道通向安装板的两侧边和/或后端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安装板的前端设置第二安装位,第二安装位用于设置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安装位设置于第一安装位的一边,第二安装位为安装板上的第三凹陷,第三凹陷的横向为安装板的前端向后端的延伸,第三凹陷的纵向为安装板深度方向的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安装位的两侧设置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支架为高于第三凹陷的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安装板的端面设置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二安装位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二通道为安装板上的第四凹陷,第四凹陷的纵向为安装板深度方向的延伸,第四凹陷的一端与第二安装位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安装板的前端设置弧线,该弧线与插齿的弧线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安装板的第一端面设置第一安装位、第一通道、第二安装位和第二通道,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的后端设置斜面,斜面是指后端位置从前至后逐渐变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安装板设置若干螺栓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传感器包括激光定位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
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是通常安装传感器的方式,可以是螺丝固定,也可以是粘接。
一种插齿,包括主体和上述固定装置,其中,安装板设置于主体的底面的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安装板的第一端面与主体焊接,安装板的前端与主体的前端平齐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树风物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树风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6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倾倒中转箱专用堆高车
- 下一篇:一种发货专用电动托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