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2199982.8 申请日: 2018-12-26
公开(公告)号: CN209512311U 公开(公告)日: 2019-10-18
发明(设计)人: 颜健;彭佑多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F24S20/20 分类号: F24S20/20;F24S23/70;F24S50/00;F24S50/20;H02S40/42;H02S40/44
代理公司: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代理人: 颜昌伟
地址: 411201 ***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腔体 接收器 光热 聚光器 支撑机架 反射镜 双轴跟踪装置 综合利用系统 光热太阳能 控制系统 两级 内环 本实用新型 实时跟踪 太阳位置 太阳光 聚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方位高度双轴跟踪装置、聚光器、支撑机架、光电光热腔体接收器、光热腔体接收器和控制系统;所述的支撑机架的一端与聚光器固定连接,光电光热腔体接收器、光热腔体接收器安装在支撑机架上;所述的支撑机架靠近聚光器处与方位高度双轴跟踪装置固定连接;方位高度双轴跟踪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能够实现聚光器实时跟踪太阳位置;聚光器包括外环反射镜和内环反射镜,内环反射镜和外环反射镜分别将太阳光分别均匀聚焦到光电光热腔体接收器和光热腔体接收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电光热腔体接收器包括腔内板、太阳能电池、工质腔封板、环形管、射流冲击孔板和反射锥;所述的腔内板为一端开口的多边形腔体结构,腔内板的内壁面上均匀的布置有多组太阳能电池;所述的射流冲击孔板的截面为圆形,射流冲击孔板与腔内板组成了一个腔体空间,该腔体空间设有出口;所述的射流冲击孔板上对应于每个太阳能电池分别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射流冲击孔板上对应于每组太阳能电池分别设有一个工质腔封板,工质腔封板焊接在射流冲击孔板外侧,并与射流冲击孔板围成一工质流动通道;所述的工质腔封板上设有一个管口,且管口与环形管连通,所述的环形管设有一个用于工质流入的工质流入管;所述的反射锥固定安装在腔内板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电光热腔体接收器还包括挡板和玻璃窗,所述挡板为一环形平板,安装在腔内板用于接收太阳光的开口端,所述的玻璃窗是一个圆形平面结构,安装在挡板的圆形通孔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电光热接收器包括多个热电联供模块、环管Ⅰ、环管Ⅱ、腔体底板及反射锥;所述的热电联供模块包括工质腔Ⅰ、换热腔、射流冲击孔板Ⅰ和电池固定基板;所述的热电联供模块为一长方体结构,一端设置有一个与工质腔Ⅰ连通的工质流入管Ⅰ,另一端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工质流出管;工质腔Ⅰ与换热腔由射流冲击孔板Ⅰ隔开,换热腔底板为电池固定基板;电池固定基板外侧面上设有多个太阳能电池;所述射流冲击孔板Ⅰ对应于每个太阳能电池分别设有一个圆形通孔;所述的多个热电联供模块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形成一筒状结构,所述的环管Ⅰ、环管Ⅱ分别置于筒状结构的两端,热电联供模块的工质流入管Ⅰ与环管Ⅰ连接,工质流出管与环管Ⅱ连接,环管Ⅰ上设有工质流入管,环管Ⅱ设有出口;底板固定安装在热电联供模块的工质流出管一端,封住筒状结构的开口;反射锥固定安装在筒状结构中,固定安装在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电光热腔体接收器还包括挡板和玻璃窗,所述挡板为一环形平板,安装在筒状结构用于接收太阳光的开口端,所述的玻璃窗是一个圆形平面结构,安装在挡板的圆形通孔处。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所述的光热腔体接收器包括二次反射器、金属管、腔体和保温层;所述的腔体朝向光电光热接收器的一端为喇叭口状,所述的二次反射器为锥形结构,二次反射器设置在腔体朝向光电光热接收器的一端中心处,与腔体同轴,大端朝向光电光热接收器;所述的金属管为螺旋状,布置在腔体的圆柱孔段,与腔体同轴,所述的保温层设置在腔体外侧;所述的金属管输入端与三通管的一管口连接,连接处设有流量调节阀Ⅲ;三通管的另一管口与环管Ⅱ的出口或射流冲击孔板与腔内板围成的腔体空间的出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级腔体接收式聚光光伏/光热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工质泵、换热器Ⅰ、工质罐、换热器Ⅱ、控制系统;工质泵的进口与工质罐连接,工质泵的出口通过工质管Ⅰ与工质流入管连通,工质管Ⅰ上设有流量调节阀Ⅰ;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三管口通过工质管Ⅱ与工质罐连通,工质管Ⅱ上设有换热器Ⅰ和流量调节阀Ⅱ;金属管的出口端通过工质管Ⅲ与工质罐连通,工质管Ⅲ上设有换热器Ⅱ;工质泵、流量调节阀Ⅰ、流量调节阀Ⅱ、流量调节阀Ⅲ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99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