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驻车制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2946.2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6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文华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槽轮 制动轴 制动推杆 传动套筒 汽车驻车 制动机构 回位弹簧 右支撑座 制动拉索 左端部 上套 本实用新型 螺旋线形状 逐渐增大 自然状态 左支撑座 地连接 杠杆比 绕线槽 右端部 支撑座 拉索 左端 联接 制动 转动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驻车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推杆、制动轴、绕线槽轮、制动拉索和支撑座,制动轴的左端部与左支撑座固定连接,制动轴的右端部与右支撑座固定连接,制动推杆的下部与制动轴的左端部旋转地连接,绕线槽轮套设在制动轴的中部,绕线槽轮的绕线槽呈螺旋线形状且沿制动旋转方向半径逐渐增大;绕线槽轮与制动推杆之间的制动轴上套设有传动套筒,传动套筒的左端与制动推杆的下部固定连接,绕线槽轮与右支撑座之间的制动轴上套设有回位弹簧,自然状态下,回位弹簧推动绕线槽轮使绕线槽轮与传动套筒联接,制动推杆通过传动套筒带动绕线槽轮转动以驱动制动拉索。本汽车驻车制动机构杠杆比范围大,通用性高,便于调节拉索行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驻车制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汽车驻车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推杆,制动轴、绕线槽轮、制动拉索和支撑座;其中,支撑座包括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均与车身固定连接;左支撑座上部设置有棘齿板,制动轴的两端部分别与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旋转地连接,制动推杆包括手柄、按钮和棘爪,其中棘爪是通过销轴安装在制动推杆的下部的,棘爪由按钮控制是否与棘齿板卡接;制动推杆的下部和绕线槽轮均固定在制动轴上,绕线槽轮设置有绕线槽,制动拉索绕在绕线槽上,自然状态下,棘爪与棘齿板卡接,按下按钮后棘爪与棘齿板分离,棘爪与棘齿板分离后通过制动推杆驱动制动轴带动绕线槽轮沿制动轴轴向旋转,绕线槽轮沿制动轴轴向旋转后驱动制动拉索完成驻车制动。
目前常见汽车驻车制动机构中制动推杆与绕线槽轮之间形成具有固定驱动杠杆比的结构,在输入力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力不变,制动推杆输入行程不变的情况下拉锁行程不变,因此常见汽车驻车制动机构存在以下不足:
1、在不改变零部件结构或尺寸的前提下,这种采用具有固定驱动杠杆比的驻车制动机构的运用就十分有限,进而通用性较差,不能满足不用车型的输出力和人机要求。
2、当驻车制动机构一致性较差时,相同的拉索行程可能造成部分车辆拖滞力不均,造成部分车辆制动拖滞(制动拖滞是指当驾驶员解除制动时,放松了制动踏板,但是车轮制动器仍全部或局部处在制动状态,不能迅速解除制动的现象,通常是制动拉索行程不够造成。)严重而且不方便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驻车制动机构,本汽车驻车制动机构增加了驱动杠杆比范围,进而提高了通用性,还便于调节拉索行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驻车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推杆、制动轴、绕线槽轮、制动拉索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制动轴的左端部与左支撑座固定连接,制动轴的右端部与右支撑座固定连接,制动推杆的下部与制动轴的左端部旋转地连接;所述绕线槽轮套设在制动轴的中部并与制动轴旋转地连接,绕线槽轮的绕线槽呈螺旋线形状且沿制动旋转方向半径逐渐增大;绕线槽轮与制动推杆之间的制动轴上套设有传动套筒,传动套筒的左端与制动推杆的下部固定连接;绕线槽轮与右支撑座之间的制动轴上套设有回位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回位弹簧推动绕线槽轮使绕线槽轮与传动套筒联接,所述制动推杆通过传动套筒带动绕线槽轮转动以驱动制动拉索;推动绕线槽轮挤压回位弹簧后,绕线槽轮与传动套筒分离。
本汽车驻车制动机构对绕线轮槽的轮廓外形和安装固定方式进行创新,绕线槽轮变曲率设计,使绕线槽轮沿制动旋转方向旋转后制动拉索的驱动半径逐渐增大,人机感更好,还可以推动绕线槽轮挤压回位弹簧或直接手动拨动回位弹簧,使绕线槽轮与传动套筒分离,快速调节绕线槽轮与传动套筒的初始对接位置,可以在不改变零部件形状及大小的前提下改变驻车制动机构的驱动杠杆比,使驻车制动机构的拉力和行程更好的满足人机要求,同一款驻车制动机构在不改变结构和尺寸的情况下,能够适用更多的车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2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总成
- 下一篇:一种汽车手制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