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内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3245.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6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松;吕达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利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田勇;张祖萍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内标签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 里印油墨层 第一表面 胶合层 本实用新型 热塑性树脂 第二表面 合成纸 透明 粘结 附着力 印刷 内表面 油墨层 | ||
1.一种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胶合层(2)、里印油墨层(3)和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4),所述胶合层(2)的第一表面粘结在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的第一表面上,所述里印油墨层(3)印刷在所述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4)的至少部分的第一表面上,印刷有里印油墨层(3)的所述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4)的第一表面粘结在所述胶合层(2)的第二表面上,所述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4)的第二表面构成所述膜内标签的外表面,所述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的第二表面构成所述膜内标签的内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的密度为0.86~0.97g/cm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印油墨层(3)为UV油墨层,固化到所述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4)的至少部分的第一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的厚度为35~80微米,所述胶合层(2)的厚度为2~15微米,所述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4)的厚度为12~50微米,所述里印油墨层(3)的厚度为0.5~3微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的厚度为45微米,所述胶合层(2)的厚度为10微米,所述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层(4)的厚度为25微米,所述里印油墨层(3)的厚度为2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内标签的厚度为50~120微米。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具有三层以上的叠加复合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粘合表面层(11)、芯层(12)和第二粘合表面层(13),所述芯层(12)设置在所述第一粘合表面层(11)和所述第二粘合表面层(13)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具有三层叠加复合结构,所述第一粘合表面层(11)为聚丙烯贴合层,厚度为1~10微米;芯层(12)为不透明聚丙烯层;第二粘合表面层(13)为热封哑光层,厚度为2~15微米;所述第一粘合表面层(11)形成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的所述第一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具有五层叠加复合结构,依次包括第一粘合表面层(11)、第一次表面层(14)、芯层(12)、第二次表面层(15)和第二粘合表面层(13),所述芯层(12)设置在所述第一次表面层(14)和所述第二次表面层(15)之间,所述第一次表面层(14)设置在芯层(12)与第一粘合表面层(11)之间,所述第二次表面层(15)设置在芯层(12)与第二粘合表面层(13)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膜内标签,其特征在于:第一粘合表面层(11)为聚丙烯贴合层,厚度为1~6微米;第一次表面层(14)为抗静电聚丙烯层,厚度为2~15微米;芯层(12)为不透明聚丙烯层;第二次表面层(15)为抗静电聚丙烯层,厚度为2~15微米;第二粘合表面层(13)为热封哑光层,厚度为2~10微米;所述第一粘合表面层(11)形成热塑性树脂合成纸(1)的所述第一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利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利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32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卷芯热敏纸标签
- 下一篇:一种多层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