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杆防撞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6410.8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8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莉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1F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杆 护壳 圈座 半环 保护腔 防护 防撞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 发泡胶 环绕 紧固件连接 安装方便 人身安全 线路故障 制造成本 跳闸 紧固件 可缓冲 内表面 撞击力 紧固 灌注 填充 开口 穿过 合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杆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圈座和护壳,圈座设置在待防护电杆的底部,护壳的顶部开设有可供待防护电杆穿过的开口,护壳底部的外表面与圈座的内表面贴合并采用紧固件紧固,护壳环绕在待防护电杆的下部;圈座和护壳环绕待防护电杆形成保护腔,保护腔内灌注有发泡胶;圈座由第一半环座和第二半环座组成,第一半环座和第二半环座通过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由于保护腔内填充发泡胶,在有效保护电杆的同时还可缓冲车辆的惯性和撞击力,避免电杆被车辆撞损,有效降低了线路故障跳闸率,同时可保护车辆和乘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杆防撞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参差不齐,经常发生电杆被车辆撞损的事故,不仅直接危及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会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会危害到乘员的人身安全。为解决车辆撞损电杆的情况,目前会在电杆的底部采用水泥及砖围成一个直径50CM的高低不一的圆柱体,此种防护措施制作周期长,费工费时,沙、水泥、砖头等运输成本高,后期更换电杆也非常麻烦。且此种防护结构对车辆及电杆保护不利,撞的轻了对车辆造成损伤,撞得重了造成倒杆起不到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电杆进行有效防护的电杆防撞缓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圈座和护壳,所述圈座设置在待防护电杆的底部,所述护壳的顶部开设有可供待防护电杆穿过的开口,所述护壳底部的外表面与圈座的内表面贴合并采用紧固件紧固,所述护壳环绕在待防护电杆的下部;所述圈座和护壳环绕待防护电杆形成保护腔,所述保护腔内灌注有发泡胶;所述圈座由第一半环座和第二半环座组成,所述第一半环座和第二半环座通过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所述圈座内表面的倾斜角度与护壳底部外表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护壳的外表面由上至下涂覆黄黑相间的警示油漆。
所述第一半环座和第二半环座的端部对应设有可相互锁紧的卡扣。
所述第一半环座和第二半环座的端部分别设置连接耳,通过在连接耳上穿设螺栓实现第一半环座和第二半环座的连接。
所述护壳上开设有用于插入发泡胶管对保护腔灌胶的灌胶孔,所述护壳上铰装有可将灌胶孔打开或封闭的封闭板。
所述护壳呈圆锥状,其由对称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部连接处采用铆钉固接。
所述护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由对称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下壳体呈扇形,其上部与上壳体的下部采用铆钉固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由于保护腔内填充发泡胶,在有效保护电杆的同时还可缓冲车辆的惯性和撞击力,避免电杆被车辆撞损,有效降低了线路故障跳闸率,同时可保护车辆和乘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莉,未经李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06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式监控绿化花境
- 下一篇:装配式预制浮屠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