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5602.5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7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段腾腾;冯成军;陈秋萍;夏嘉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11315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爽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拦污网 水生植物 油丝绳 速生 本实用新型 蓝藻 扩散 水体治理 拦污 横跨 水体 污染物 拦截 水位 河道 净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包括包括速生水生植物、拦污网、油丝绳,所述拦污网横跨河道整个断面,拦污网上侧高于常水位一部分,用于防止速生水生植物扩散,所述油丝绳固定连接两道拦污网,2道拦污网与油丝绳形成稳定的结构,所述速生水生植物布置在2道拦污网之间,对污染物有一定净化作用。通过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黑臭水体整治中蓝藻容易扩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淡水河湖的“水华”、“蓝藻”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已从传统的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向其它区域拓展,影响了该片区的黑臭水体整治。蓝藻水华是淡水中部分蓝藻种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过度生长,在水面聚集形成浮渣的现象。因形成水华的种类产生蓝藻毒素,如最为常见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被认为是肝肿瘤的潜在促进剂。
由于蓝藻具有扩散性强、难以根除的特点,黑臭水体一经蓝藻扩散,将很难达到目标水质,严重影响水体感官,成为了部分地区黑臭水体整治的顽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黑臭水体整治中蓝藻容易扩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包括包括速生水生植物、拦污网、油丝绳,所述拦污网横跨河道整个断面,拦污网上侧高于常水位一部分,用于防止速生水生植物扩散,所述油丝绳固定连接两道拦污网,2道拦污网与油丝绳形成稳定的结构,所述速生水生植物布置在2道拦污网之间,对污染物有一定净化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拦污网主要由土工布及漂浮物构成,能够拦截蓝藻,同时具有一定过水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速生水生植物主要为具备一定净化能力的漂浮水生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速生水生植物为水葫芦。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用于平原河道整治过程中拦截蓝藻,防止蓝藻扩散,有效维持目标水体水质,保护目标水体不受干扰,从而保持河道水体长清。同时不阻断水系,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排涝功能。本使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装方便、操作有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的剖视图。
其中,1-速生水生植物、2-拦污网、3-油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中拦截蓝藻的装置,包括速生水生植物1、拦污网2、油丝绳3,拦污网2横跨河道整个断面,油丝绳3固定连接两道拦污网,拦污网2和油丝绳3形成稳定结构,能够抗击河道正常冲刷。拦污网2上侧高于常水位一部分,用于防止速生水生植物1扩散,拦污网2的超高可根据河道常水位和洪水位确定,应对在一定重现期下的河道水位上涨。拦污网2确保河道下侧也同时“阻隔”,两道拦污网之间的宽度可根据河道宽度及两侧水质差别来确定,一般采用5m左右,河道较窄时,宽度可取小。速生水生植物1布置在2道拦污网2之间,对污染物有一定净化作用。速生水生植物1主要为具备一定净化能力的漂浮水生植物,同时保证景观功能。本装置可安装于水系与水系的连通处,不适用于河道流速较快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5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湖域的生态修复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生态沉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