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6457.2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3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帅;汤国芳;孙贺;孟祥辉;卢传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诚意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C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底端 预制构件 外螺纹 连接结构 内螺母 灌浆 本实用新型 顶端设置 钢筋 排浆孔 外螺母 装配端 预制 钢筋连接 灌浆效果 一端设置 灌浆孔 开槽 松动 延伸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开槽,且套筒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套筒内侧的顶端设置有内螺母,且套筒内部的顶端通过内螺母连接有预制端钢筋,所述预制端钢筋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母相互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套筒外侧的顶端通过第一外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母,所述套筒内部的底端连接有延伸至套筒下方的装配端钢筋,所述套筒外侧的底端通过第一外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母,所述套筒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排浆孔,所述套筒靠近排浆孔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灌浆孔。本实用新型使预制构件灌浆连接结构与装配端钢筋连接稳定,不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提高灌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建筑工业技术及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迅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已在城市住宅建设中尽显优势,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的发展,一些地方级设计、施工标准相继出台,相关产品国家行业标准陆续颁布实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的连接技术是直接影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全度的关键,早已成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相关产业的关注焦点之一,因此,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在此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预制构件灌浆连接结构在与预制端钢筋进行连接的时候,只是通过套筒内的内螺纹与预制端钢筋外侧的外螺纹进行连接,连接不牢固,且现有的预制构件灌浆连接结构在与装配端钢筋连接完成后,预制构件灌浆连接结构与装配端钢筋连接不稳定,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影响灌浆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开槽,且套筒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套筒内侧的顶端设置有内螺母,且套筒内部的顶端通过内螺母连接有预制端钢筋,所述预制端钢筋的一端设置有与内螺母相互配合的第二外螺纹,所述套筒外侧的顶端通过第一外螺纹连接有第一外螺母,所述套筒内部的底端连接有延伸至套筒下方的装配端钢筋,所述套筒外侧的底端通过第一外螺纹连接有第二外螺母,所述套筒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排浆孔,所述套筒靠近排浆孔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灌浆孔。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套筒的内侧设置有剪力槽。
优选地,所述套筒内部的底端且位于装配端钢筋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塞。
优选地,所述预制端钢筋与装配端钢筋的外侧皆均匀设置有凸起条。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材质为球墨铸铁。
优选地,所述套筒外侧顶端与底端的开槽数目均为四组,且四组所述开槽呈“十”字形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套筒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开槽,且套筒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当套筒顶端与预制端钢筋连接时,首先将预制端钢筋的第二外螺纹与套筒顶端内侧的内螺母螺纹连接,然后在套筒的外侧通过第一外螺纹拧上第一外螺母,随着第一外螺母的拧紧,套筒的顶端受到挤压,由于套筒外侧的顶端设置有开槽,套筒顶端在受到压力后向内收缩,从而可对预制端钢筋起到一个挤压固定的作用,第一外螺母与内螺母配合使用,可使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与与预制端钢筋连接稳固,当预制构件的灌浆连接结构底端与装配段钢筋连接时,首先将装配端钢筋送入套筒内部,然后在通过套筒外侧底端的第一外螺纹拧上第二外螺母,随着第二外螺母的拧紧,套筒的底端受到挤压,由于套筒外侧的底端设置有开槽,套筒底端在受到压力后向内收缩,可通过套筒壁对与装配端钢筋进行挤压,从而可使预制构件灌浆连接结构与装配端钢筋连接稳定,不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提高灌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诚意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诚意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6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