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氧器排汽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6767.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5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赵祥飞;周坤运;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50 | 分类号: | F22D1/5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3017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氧器 低压加热器 凝汽器 自动阀 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 除氧器排汽 进水口连接 排气压力 出水口 排气管 排气 进气口连接 排气通畅 排气口 热负荷 引入 加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氧器排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除氧器、低压加热器、凝汽器,所述除氧器通过排气管A分别连接低压加热器和凝汽器,除氧器与低压加热器之间设有自动阀A,除氧器与凝汽器之间设有自动阀B,所述低压加热器的排气口通过管道A与凝汽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凝汽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B与低压加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压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C与除氧器的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氧器的排气管上加装自动阀A和自动阀B,在除氧器的排气压力低时,直接将排气引入凝汽器中,保证除氧器的排气通畅,在除氧器的排气压力高时,将排气引入低压加热器中,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又可以降低凝汽器热负荷,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氧器排汽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除氧器是锅炉以及供热系统所使用的关键设备之一,在火力发电厂机组运行过程中,为保证锅炉给水溶氧合格,除氧器脱氧门必须一直保持一定的开度,将除氧器水箱中的氧气及其它气体入凝汽器中,一方面造成了热量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凝汽器热负荷,为此人们设计了一些除氧器排汽回收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142023623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除氧器排汽回收装置,其包括除氧器和轴封加热器,该系统的排汽管道与轴封回汽管同时与轴封加热器连接,在除氧器低负荷运行时,排出的蒸汽压力比轴封回汽管的压力低,会导致除氧器的排汽管道排气困难,影响除氧器的除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氧器排汽余热回收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低负荷时除氧器排气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氧器排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除氧器、低压加热器、凝汽器,所述除氧器通过排气管A分别连接低压加热器和凝汽器,除氧器与低压加热器之间设有自动阀A,除氧器与凝汽器之间设有自动阀B,所述低压加热器的排气口通过管道A与凝汽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凝汽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B与低压加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压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C与除氧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低压加热器上设有蒸汽管A。
所述自动阀A与自动阀B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阀体、阀杆,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座,所述阀杆下部从阀体上部插入阀体内,阀杆下部设有阀芯,阀杆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环A。
所述自动阀A上设有驱动器A,自动阀B上设有驱动器B,所述驱动器A和驱动器B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壳、膜片,所述外壳通过连接杆安装在阀体上部,所述外壳通过膜片分隔成上隔室和下隔室,膜片下部与阀杆连接,阀杆与外壳之间设有密封环B。
所述驱动器A的上隔室和驱动器B的下隔室与蒸汽管A连接,驱动器A的下隔室和驱动器B的上隔室通过与排气管A连接。
所述膜片的投影面积是阀芯投影面积5至8倍。
所述除氧器上设有蒸汽管B,所述蒸汽管B的蒸汽压力比蒸汽管A的蒸汽压力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除氧器的排气管上加装自动阀A和自动阀B,在除氧器的排气压力低时,直接将排气引入凝汽器中,保证除氧器的排气通畅,在除氧器的排气压力高时,将排气引入低压加热器中,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又可以降低凝汽器热负荷,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阀A和驱动器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氧器,2-低压加热器,3-凝汽器,4-自动阀A,5-自动阀B,6-排气管A,7-管道A,8-管道B,9-管道C,10-驱动器A,11-驱动器B,12-蒸汽管A,13-蒸汽管B,41-阀体,42-阀座,43-阀杆,44-阀芯,45-密封环A,101-外壳,102-膜片,103-上隔室,104-下隔室,105-密封环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6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