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温度、基线漂移的气体传感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7130.7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4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汪桢;李尤;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因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94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基线 漂移 气体 传感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温度、基线漂移的气体传感器系统,涉及气体传感器领域,包括电源、连接线路、第一气体传感器和第二气体传感器;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串联设置在所述连接线路内;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均为电阻式气体传感器且特性一致;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放置在开放气体环境中;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外设有覆盖封闭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的气罩;所述电源加在串联的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两端施加总电压。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分压原理对传感器系统进行补偿,这样的补偿方式操作简单、静态和动态的补偿效果出众,且无需再对传感器进行软件修正,操作方便,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温度、基线漂移的气体传感器系统。
背景技术
气体传感器是指利用各种化学、物理效应将气体成分、组分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气体传感器的开发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种气体传感器应运而生。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包括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热导式气体传感器、红外线气体传感器等。现实使用中,气体传感器特性总是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且存在基线漂移的现象,气体报警器要能够有效实现对环境气氛的监控,必须对气体传感器进行有效的温度、基线漂移的补偿和修正。
传统的补偿方式一般有硬件补偿和软件补偿两种。所谓硬件补偿是指在电路中使用温度传感器作为气体传感器的负载电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方式操作简单,但是普适性差,因为需要温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的温度特征曲线完全一致才可以。且对于一批传感器,传感器间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直接使用温度传感器的补偿效果较差。软件补偿方式通过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曲线拟合进行算法补偿。这种方式相对较为复杂,且对传感器温度特性曲线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要求高。另外,上述的硬件补偿和软件补偿方法均无法对传感器由于老化等原因而出现的基线漂移进行补偿,往往补偿有效期短,在设备运行后期存在补偿失效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气体传感器能够简单有效地自动对温度、基线漂移进行静态和动态补偿,提高对气体检测地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硬件补偿和软件补偿方法均无法对气体传感器由于老化等原因而出现的基线漂移进行补偿,往往补偿有效期短,在设备运行后期存在补偿失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披露了一种抗温度、基线漂移的气体传感器系统及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抗温度、基线漂移的气体传感器系统,包括电源、连接线路、第一气体传感器和第二气体传感器;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串联设置在所述连接线路内;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均为电阻式气体传感器且特性一致;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放置在开放气体环境中;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外设有覆盖封闭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的气罩;所述电源加在串联的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两端施加总电压。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的种类均包括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功能化碳纳米管材料气体传感器、功能化石墨烯气体传感器、本征型导电聚合物气体传感器、填充型导电聚合物气体传感器、酞青类聚合物气体传感器、功能化纳米金气体传感器或其他复合类电阻型气体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体传感器为加热型气体传感器或常温型气体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上设有包围所述第一气体传感器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因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因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71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