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塑后道模刀切割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17507.9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5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路;葛连斌;樊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金正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38 | 分类号: | B26F1/38;B26D7/18;B26D7/22;B26D7/26;B26D7/32;B29C51/26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刀 内支架 外支架 切割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 吹气机构 电控机构 翻转机构 运动机构 自动化 吸塑 压辊 产品切割 设备安全 使用寿命 终端碰撞 产能 能耗 合格率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塑后道模刀切割成型装置,包括外支架结构、内支架结构、压辊运动机构、模刀翻转机构、自动化吹气机构和电控机构,内支架结构处于外支架结构内部;所述外支架结构上设有压辊运动机构和电控机构,所述内支架结构包含模刀翻转机构和自动化吹气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设有终端碰撞保护,因此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保证了模刀的最大使用寿命,也保证了产品切割的合格率,提高了产能,降低了能耗,保护了人身与设备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片材包装类成型后道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塑后道模刀切割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吸塑后道模刀切割成型设备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采用液压机械做冲压切割,这种设备缺点主要在于:
产能底下:先把被加工的大片成型框料冲压成20X20厘米左右的小框料,然后人工收集起来暂储存,最后人工将小框料叠压几层放置模刀中再次冲压切割,人工再次拿出,不能够一整张或者大面积的一次性冲压成型及自动分离,由于整个过程繁琐而导致产能底下,以大片或者大面积(1.2X0.7米)框料计算,每分钟产能约5片左右。
操作安全性差:冲压过程中,操作者要不停的摆放,模刀具有刃口,一不小心手指就会划破,在行业里受伤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另外,人工将装好小框料模刀往复摆放在液压机械机台上时候,由于人连续重复性的工作会疲劳,也会出因为人为失误把手臂冲压受伤,在行业里一般需要配冲床红外线人体保护。
模刀使用成本高:切割成型需要配模刀(母模)和冲头(公模),而且每次对模耗费大量时间,公、母模略为松动,就会导致模刀报废,从而也会导致产品合格率底下;另外模刀还需要成套的冲压冲头,大面积一一对应布局、多数量的冲头配合难度很大,造价也很高,在行业里还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即使采用这种方法的,仅能应用于1.2X0.7米框料面积的1/3左右。
能耗较高:液压系统电机最小功率在4KW以上,属于连续性工作。
操作者劳动强度大:劳动者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要不停的转身、来回的摆放,不停的踩着脚踏控制开关,整个过程操作者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另外采用液压冲床也可以一次性切割,切割效率很高,但装卸很不方便,装卸效率极低,特别是切割好以后,有几十个产品需要人工弯着腰拾取,由于模刀本身重量可达10KG以上,采用人工装卸等操作,显然很不现实。
第二种,是采用约1.2米宽的传输皮带,中间有两个对辊,模刀放置于传输皮带上,皮带做往复运动带动模刀在中间与对辊往复运动,当模刀经过对辊时候,就等于完成一次模刀切割,整个设备长约3.5米左右。这种模刀切割相对于第一种液压机械做冲压切割有些优点,操作者不会冲压受伤,摆放框料时候操作者的手不会割伤,产能会大一些(一次性完成大片辊压切割成型),以大片或者大面积(1.2X0.7米)框料计算,每分钟产能约7片左右。
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安全隐患:切割成型后会用手弯着腰去拾取切割好的产品,这时候操作者的手仍然会受伤;同时这种设备在切割过程中,运行到位时没有行程控制,仅仅靠眼睛观察来控制,也没有终端防撞保护,设备自身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设备由于带传输做圆周运动,没有运行到位和终端安全控制,存在一定安全性隐患,同时由于操作者疏忽,未能及时控制,会导致模刀从机台上掉下来摔坏。
劳动强度更大:由于设备长度较长,操作者需要两头来回跑工作,来回两头装卸材料,按照每分钟产能约7片,设备长度约3.5米,模刀长度1.2米,相当于1片要走3.5-1.2=2.3米,每小时产能420片,每天8小时产能3360片,相当于要走7.7KM。
质量稳定性差:模刀由于直接放在传输皮带上,在穿过对辊压力切割时候,受传输带摩擦以及对辊的强大的滚动摩擦,会加剧模刀底部磨损,慢慢失去平行度,失去平行度以后,模刀口失去垂直力,产品切割精度会受影响,从而产品质量也会受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模刀刀口损坏而导致没有必要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金正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金正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175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有效消除PE虚线膜褶皱的模切设备
- 下一篇:一种蜂窝板自动冲压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