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风再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燃煤发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1010.4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5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肖伟威;高春阳;鲍天恩;郭明远;李丁强;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鲁晋王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4 | 分类号: | F23L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再循环系统 空预器 燃煤发电机组 循环管路 本实用新型 高温热风 锅炉 喷嘴 一端设置 发电机组 飞灰 粘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风再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燃煤发电机组,热风再循环系统用于将燃煤发电机组的锅炉中的高温热风引至燃煤发电机组的空预器处,热风再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的一端用于与锅炉连接,循环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嘴,喷嘴朝向空预器设置,以使由锅炉流入循环管路内的高温热风吹至空预器上,以提高空预器温度。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再循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发电机组内的空预器易粘附飞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风再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燃煤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多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技术,尤其是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机组中,使用较大量的脱硝还原剂(NH3)来保证脱硝氮氧化物达标排放。
然而,SCR脱硝设备出口不可避免的存在未反应的氨逃逸,逃逸的氨在尾部烟道中与三氧化硫反应生硫酸氢铵,硫酸氢氨在通常条件下,结露沉积温度为150℃至200℃,液态的硫酸氢氨是一种强粘性物质,极易造成处于脱硝下游的空预器蓄热元件粘附飞灰集聚,继而堵塞烟气流道,导致空预器差压不断升高,导致锅炉风机运行阻力增大,无法保证正常运行,危及锅炉系统安全经济性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再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燃煤发电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电机组内的空预器易粘附飞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风再循环系统,用于将燃煤发电机组的锅炉中的高温热风引至燃煤发电机组的空预器处,热风再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的一端用于与锅炉连接,循环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嘴,喷嘴朝向空预器设置,以使由锅炉流入循环管路内的高温热风吹至空预器上,以提高空预器温度。
进一步地,热风再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管路上,以控制循环管路内的高温热风的风量。
进一步地,热风再循环系统还包括:增压风机,增压风机设置在循环管路上。
进一步地,热风再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管路上且位于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增压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热风再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设置在循环管路上且位于增压风机和循环管路的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喷嘴的喷口为圆形开口。
进一步地,喷嘴的喷口为多边形开口。
进一步地,喷嘴由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围成。
进一步地,循环管路包括竖直管段和水平管段,竖直管段与水平管段垂直设置,竖直管段远离水平管段的一端与锅炉连接,喷嘴设置在水平管段远离竖直管段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煤发电机组,包括热风再循环系统,热风再循环系统为上述的热风再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再循环系统通过循环管路将锅炉中的高温热风吹至空预器上,充分利用了燃煤锅炉自身的热风系统,将高温热风引至空预器冷端,以提高空预器冷端综合温度至硫酸氢氨露点以上,有效抑制因氨逃逸造成的空预器积灰堵塞情况发生,保证空预器安全稳定运行,进而提高空预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再循环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再循环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鲁晋王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鲁晋王曲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1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