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髋臼杯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27903.X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1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彩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衍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34 | 分类号: | A61F2/34;A61F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邹秋爽 |
地址: | 213145 江苏省常州市西太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托 连接翼板 第一端 髋臼杯 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 逐渐收缩 中支撑 翼板 延伸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髋臼杯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翼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底托,底托的第一端与连接翼板的第一端连接,底托的第二端远离连接翼板,底托由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翼板支撑髋臼杯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髋臼杯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能够很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稳定和肢体功能等,得到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同。
髋臼翻修的最终目标是使髋臼假体能够长期稳固地固定。应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定,使髋臼假体与髋臼间形成骨整合,但当出现严重骨缺损时,无法实现良好的生物固定,则应主要考虑如何实现髋臼假体的机械稳定性。
髋臼假体与髋臼的骨整合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必须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假体与骨之间的微移动应小于50μm,大于150μm的微移动则会导致骨吸收和纤维组织长入,并最终造成髋臼杯松动。
第二,假体与患者骨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大多数医生认为在X线片上髋臼应至少覆盖50%以上的假体。但实际上,基体与患者骨之间的接触是复杂的三维关系。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假体大小、接触骨的骨量及位置、假体涂层等。
当髋臼顶部骨量缺损时,该缺损包括初次髋臼杯置换以及翻修。髋臼杯植入髋臼后,髋臼杯顶部露出至髋臼外,髋臼杯顶部缺乏有效支撑,会直接影响到髋臼杯与髋臼的骨整合的初始稳定性,以及髋臼杯与患者骨间的接触面积。
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支撑翼板,该支撑翼板能够对髋臼杯进行支撑。但是,支撑翼板支撑时髋臼杯时,支撑翼板底部与髋臼杯接触的面积较小,髋臼杯向上顶时易使支撑翼板移位,进而造成支撑不可靠,影响到髋臼杯与髋臼的骨整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髋臼杯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翼板支撑髋臼杯不可靠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髋臼杯支撑装置,包括:连接翼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底托,底托的第一端与连接翼板的第一端连接,底托的第二端远离连接翼板,底托由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
进一步地,底托由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的宽度和/或厚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底托的上表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底托的中心线L与连接翼板朝向底托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E。
进一步地,底托的底壁面与连接翼板的底壁面共同形成髋臼杯支撑装置的底壁面,髋臼杯支撑装置的底壁面呈球面状。
进一步地,连接翼板朝向底托的表面上设置有齿状结构。
进一步地,齿状结构包括斜面部和与斜面部连接的平面部,斜面部相对于连接翼板朝向底托的表面倾斜设置,平面部垂直于连接翼板朝向底托的表面,平面部位于斜面部的下方。
进一步地,齿状结构为多个,多个齿状结构在连接翼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翼板的厚度由其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厚。
进一步地,髋臼杯支撑装置还包括微孔结构层,微孔结构层包裹在底托和/或连接翼板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髋臼杯支撑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底托上设置有用于穿设固定件的第一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衍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天衍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27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