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22233565.0 申请日: 2018-12-28
公开(公告)号: CN209443473U 公开(公告)日: 2019-09-27
发明(设计)人: 陈达;周裕利;吴奕武;钟永国;龙建文;周泽佳;植嘉生;邹升;郭晓兰;张淑君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D17/04 分类号: E02D17/04;E02D5/10;E02D5/12
代理公司: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李德魁
地址: 510663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双排 前排桩 后排 本实用新型 基坑 支护结构 土层 帽梁 支护 排桩 刚架结构 连接结构 相对位移 整体刚度 抗倾覆 水泥土 桩间土 盖板 受力 填充 变形 复合 优化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插进土层的前排桩、后排桩,所述前排桩插入土层的深度小于所述后排桩插入土层的深度;前排桩、后排桩的顶部均设有帽梁;前排桩的帽梁与后排桩的帽梁之间还固定连接有连接结构;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填充有桩间土。本实用新型的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通过前短后长的双排桩结构,减少双排桩整体变形及前后排桩相对位移,优化前后排桩的受力情况;利用盖板连接,发挥型钢水泥土复合双排桩的整体刚度;本实用新型同时充分发挥双排桩支护刚架结构的特点,高效地提高双排桩支护的抗倾覆能力,减少工程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坑支护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已成为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这样的方式被称为基坑支护。现有的基坑支护的形式有多种,包括放坡、土钉支护、锚喷支护、桩锚支护、墙锚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加支撑支护等支护型式及其中几种以上支护型式的组合。双排桩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支护型式,其支护结构刚度因类似刚架结构作用基理而大大增加支护,比传统单排桩支护性能有较大提升,因此双排桩逐渐得以在国内推广应用。

现有的型钢水泥土复合双排桩是一种双排桩的应用,采用型钢插入前后三轴搅拌桩中,型钢分别与前后桩形成共同受力体,前后桩间也打入三轴搅拌桩,前后桩及桩间三轴搅拌桩均顶采用帽梁压顶并连接成一体,形成一个整体刚架受力体,同时前后排桩桩长长度相同。

这样的方式仅采用桩间帽梁连接前后桩帽梁,对于支护边长较长的基坑支护,大面积前后排桩采用的型钢水泥土复合桩的刚度并未能充分发挥。而对于在软弱土层的双排桩支护,支护变形一般较大,双排桩支护的总体变形及前后排桩的相对位移变化都将影响到双排桩桩间土对前后排桩的压力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双排桩刚架结构刚度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前后排桩连接方式的刚度,减少双排桩前后排桩的相对位移和整体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包括用于插进土层的前排桩、后排桩,所述前排桩插入土层的深度小于所述后排桩插入土层的深度;前排桩、后排桩的顶部均设有帽梁;前排桩的帽梁与后排桩的帽梁之间还固定连接有连接结构;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填充有桩间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排桩、后排桩均为型钢水泥复合搅拌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型钢水泥复合搅拌桩具体为型钢插进水泥搅拌桩中,且型钢和水泥搅拌桩之间间隔有减摩擦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型钢水泥复合搅拌桩具体为型钢插进水泥搅拌桩中,所述帽梁设在水泥搅拌桩顶面,型钢顶面高于帽梁顶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型钢高出帽梁顶面500至1000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还设有若干列桩间搅拌桩,所述桩间搅拌桩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前排桩、后排桩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前排桩的帽梁和后排桩的帽樑的连接结构为盖板;所述盖板整体覆盖前排桩的多个桩柱及后排桩的多个桩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后排桩比前排桩长至少3m,且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通过前短后长的双排桩结构,减少双排桩整体变形及前后排桩相对位移,优化前后排桩的受力情况;利用盖板连接,发挥型钢水泥土复合双排桩的整体刚度;本实用新型同时充分发挥双排桩支护刚架结构的特点,高效地提高双排桩支护的抗倾覆能力,减少工程浪费。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3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