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危桥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4735.7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兴;陶文华;毕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32366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层 锚板 纤维网 格状 螺母 本实用新型 螺栓 加固装置 固定钉 均匀布置 平行设置 依次设置 粘合性能 板条形 螺栓孔 两组 覆盖 桥梁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危桥加固装置,设置于桥梁的待加固面上,包括由待加固面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水泥层、格状纤维网以及第二水泥层,所述格状纤维网通过均匀布置的多个固定钉,以及至少两组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水泥层上,所述锚板开设有螺栓孔,并通过打入所述待加固面的螺栓及螺母将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水泥层,所述锚板为板条形,相邻两条锚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水泥层将所述的固定钉、锚板、螺栓及螺母覆盖于其内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危桥加固装置使用格状纤维网增强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层的强度,并由此改善水泥层的粘合性能,保证待加固面的强度及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危桥修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危桥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五类。一类桥梁为全新状态,功能完。二类桥梁为有轻微缺损,对桥梁使用功能无影响。三类桥梁为有中等缺损,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四类桥梁为主要构件有大的缺损,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功能,或影响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正常使用。而五类桥梁为主要构件存在严重缺损,不能正常使用,危及桥梁安全,桥梁处于危险状态。
处于危险状态的桥梁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一些危桥评定等级未达到拆除重建的标准,从经济、效率等方面考虑,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加固,以保证桥梁安全正常的使用。
现有技术对危桥进行加固有粘附钢板、附接纤维板以及通过锚固定等形式实现。其中,使用附接纤维板的加固方法中使用了聚(对苯并苯并二恶唑)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等材料。此类材料在桥梁发生火灾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比混凝土结构低的粘合树脂熔化,存在玻璃纤维脱落的问题。
此外,碳纤维和PBO(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高于芳族聚酰胺纤维和钢。然而,由于难以单独形成晶格网络,因此通过低强度玻璃纤维形成晶格网络。当板形式的复合纤维板固定在如此形成的玻璃纤维上时,剥离材料之间的粘合性降低,并且不能平稳地进行增强。
通常,水泥基质由水泥制成,水泥是基础构件,具有赋予水和功能的添加剂。由于水泥基质被水凝胶化并粘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上,因此水泥基质必须含有水分,使其能够形成粘合力。尤其当用于灌浆水泥基质的基面处于干燥状态时,在这种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水蒸发,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然而,由于干燥状态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吸收附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的水泥浆的水分。存在粘合强度可能降低无法达到加强效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危桥加固装置,提高加固强度,并且能够在桥梁发生火灾时保证加固强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危桥加固装置,设置于桥梁的待加固面上,包括由待加固面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水泥层、格状纤维网以及第二水泥层,所述格状纤维网通过均匀布置的多个固定钉,以及至少两组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水泥层上,所述锚板开设有螺栓孔,并通过打入所述待加固面的螺栓及螺母将锚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水泥层,所述锚板为板条形,相邻两条锚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水泥层将所述的固定钉、锚板、螺栓及螺母覆盖于其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状纤维网由纵向纤维及横向纤维彼此交叉形成网格状。
本实用新型优选设置为,所述纵向纤维与所述横向纤维数量之比为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状纤维网为碳纤维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板为铝合金构成。
本实用新型优选设置为,所述的至少两组锚板分别铺设于平面待加固面的两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优选设置为,所述的至少两组锚板分别铺设于拱形待加固面的圆弧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47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