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胆汁螺旋引流功能的可膨胀粒子导管套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7905.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焦德超;韩新巍;王景;周学良;李宗明;陈建建;李兆南;雷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新巍;焦德超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胆汁 导管 引流 导管套装 膨胀气囊 导管头 可膨胀 膨胀条 拉丝 放射治疗 医疗器械领域 本实用新型 导管方向 固定螺旋 管腔内部 患者切口 人体目标 十二指肠 连通孔 目标管 通入管 中螺旋 胆道 封堵 灌注 拉紧 伸入 肝脏 变形 体内 肿瘤 膨胀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胆汁螺旋引流功能的可膨胀粒子导管套装,包括:螺旋粒子导管、粒子通入管、膨胀条、膨胀气囊、导管头、拉丝。将该套装从患者切口处伸入至目标管腔指定位置,拉紧拉丝,使得导管头向螺旋粒子导管方向靠近,膨胀条向外侧弯曲,膨胀气囊同步跟随变形膨胀释放,在人体目标管腔内部进行封堵并固定螺旋粒子导管;体内胆汁通过螺旋粒子导管中螺旋沟槽及连通孔对胆汁进行收集并引流灌注至患者十二指肠中,在此同时螺旋粒子导管内部的粒子对肝脏胆道处的肿瘤进行定向放射治疗,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胆汁螺旋引流功能的可膨胀粒子导管套装。
背景技术
胆管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就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往往是已出现较重的梗阻性黄疸,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异常明显,多数病例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且预后不良。对于不适于手术切除的胆管癌,一般采用胆管降压的姑息性治疗。目前常用的非手术方法是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或通过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置入胆道支架,以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胆汁,提高生存质量,而静脉化疗、体外放疗等方法因其疗效甚微而较少采用。但是,由于肿瘤本身的生长没有得到控制,各种胆道支架引流很容易因肿瘤不断生长而发生梗阻,所以置放胆道支架的疗效只是短暂的,难以提高远期生存质量。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控制中晚期胆管癌生长的方法,胆管癌始终是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
当引起的恶性病变无法行手术切除时,临床上常常利用介入技术来解决。介入技术包括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支架置入术等。然而,由于病变继续进展,支架常常在短时间内闭塞,而普通胆道引流管引流效果也会逐渐变差。为延长胆道的通畅时间,临床上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置入,施行近距离放疗。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粒子导管内部装载粒子输送至患者胆道肿瘤位置进行放射治疗,但现有粒子导管无法有效的对胆汁进行引流,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胆汁经常出现累计使得胆汁酸过高引起患者身体机能出现失衡。所以,找到一个既能置入粒子进行放疗又能使胆道的胆汁能够正常流通的治疗方式显得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胆汁螺旋引流功能的可膨胀粒子导管套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胆汁螺旋引流功能的可膨胀粒子导管套装,包括:螺旋粒子导管、粒子通入管、膨胀条、膨胀气囊、导管头、拉丝;螺旋粒子导管由圆周分布可柔性变形的若干L型螺旋壁同旋向连接而成,相邻两个螺旋壁之间形成有螺旋沟槽,螺旋壁上开设有连通其两侧的两个螺旋沟槽的若干连通孔,螺旋粒子导管内开设有粒子仓及拉丝腔,膨胀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膨胀条连接在螺旋粒子导管一端部与导管头之间,膨胀气囊设置在若干膨胀条之间,螺旋粒子导管另一端部与粒子通入管连接,粒子通入管上开设有与粒子仓连通的粒子通入道及与拉丝腔连通的通腔;拉丝依次穿设通腔、拉丝腔、膨胀气囊后与导管头连接。
进一步地,螺旋粒子导管上开设有螺纹凹槽。
进一步地,粒子仓采用医用硅胶材质,述粒子仓上开设有粒子仓螺旋缝。
进一步地,粒子仓远离导管头的端口处设置有朝向导管头的限位爪。
进一步地,螺旋粒子导管的两端部上各设置有标记环。
进一步地,套装还包括导丝,螺旋粒子导管内还开设有与通腔连通的导丝胆汁腔,导丝依次穿设通腔、导丝胆汁腔、膨胀气囊、导管头后延伸出导管头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新巍;焦德超,未经韩新巍;焦德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7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胸腹腔置管引流装置
- 下一篇:集成式胸腔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