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旋流叶片低氮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7970.X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5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愿武;思庄庄;朱军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大思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4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风 预燃室 内部通道 旋流叶片 煤粉燃烧器 入口接管 旋流组件 二次风 燃烧器 低氮 可调 氮氧化物排放 本实用新型 调节装置 二次风壳 火焰焰心 燃烧过程 燃烧效率 外二次风 旋转混合 一次风管 综合性能 一次风 出风 扩口 前部 竖直 连通 | ||
一种可调旋流叶片低氮煤粉燃烧器,包括预燃室,预燃室连通有一次风管组件、内二次直流风组件、内二次风旋流组件和外二次风组件,所述内二次直流风组件包含竖直的直流风入口接管和水平的燃烧器内部通道,内二次直流风由直流风入口接管和燃烧器内部通道直接进入预燃室中的火焰焰心位置,所述内二次风旋流组件包含内二次风壳体、旋流叶片、调节装置、内部通道及出风扩口,与一次风、内二次直流风在预燃室的前部混合,形成旋转混合气流。本实用新型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燃烧过程稳定,综合性能优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旋流叶片低氮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锅炉60多万台,每年消耗标准煤约4亿吨,约占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仅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
燃煤在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是燃烧反应的一部份: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大气中的NOx溶于水后会生成为硝酸雨,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市场上的煤粉燃烧器,种类繁多,有直流式、旋流式、回转窑式、单通道式、四通道式等等,其基本原理是把煤粉和燃烧所需的空气送入炉膛,采用空气分级燃烧的方式,并组织合理的气流结构,使燃料迅速地着火,稳定地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生成。其中,以中国煤科院和其衍生的山西蓝天锅炉具有代表性。但是,其主要技术是引进德国的,对煤质要求高,技术上并无创新和突破。而国内开发的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普遍存在着排烟温度高、过量空气系数大、排烟热损失高的问题;另外,炉内结渣,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也较高;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则主要是NOx初始排放量过高给锅炉脱硝带来巨大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旋流叶片低氮煤粉燃烧器,其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燃烧过程稳定,综合性能优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旋流叶片低氮煤粉燃烧器,包括预燃室8,预燃室8连通有一次风管组件4、内二次直流风组件5、内二次风旋流组件6和外二次风组件7,所述内二次直流风组件5包含竖直的直流风入口接管和水平的燃烧器内部通道,内二次直流风由直流风入口接管和燃烧器内部通道直接进入预燃室8中的火焰焰心位置,所述内二次风旋流组件6包含内二次风壳体61、旋流叶片62、调节装置63、内部通道64及出风扩口65,与一次风、内二次直流风在预燃室8的前部混合,形成旋转混合气流。
所述预燃室8连通有中心管3,点火枪1、介质雾化油枪2和紫外线火焰检测器10从中心管3中穿过,作用于预燃室8内部的前端。
所述一次风管组件4包括位于中心管3外的一次风管,一次风管内壁与中心管3外壁之间形成环状一次风通道,煤粉与一次风混合物从此通道进入预燃室8。
所述一次风管通道内设置有煤粉浓缩装置11。
所述内二次直流风组件5的燃烧器内部通道为水平管内壁与一次风管组件4的一次风管外壁之间的通道。
所述内二次直流风为循环烟气。
所述内二次风壳体61焊接于内二次直流风组件5外侧,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水平部分位于所述燃烧器内部通道外侧,作为内二次风旋流组件6的内部通道64,内部通道64的前端为出风扩口65,旋流叶片62有多个,呈环形分布在竖直部分内的同一高度处,旋流叶片62通过竖向的转轴连接连板67的一端,连板67的另一端固定于圆环68上,调节装置63位于内二次风壳体61外,包括与圆环68固定连接的转动手柄66,通过调节装置63改变旋流叶片62的切向角度,控制内二次旋流风的旋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大思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大思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7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