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38123.5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3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志强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50230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73006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下隧道 硬质套管 通条 弯折管 构建 直管 脑室 技术方案要点 医疗器械技术 本实用新型 锐角弯折 手术用 凸起部 插接 腹腔 杆突 通孔 抵触 伸出 分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在皮下隧道构建过程中,硬质套管不能顺应皮下隧道的弯曲走向,导致皮下隧道的构建操作困难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硬质套管和通条杆,所述硬质套管内穿设有供通条杆插接的通孔;所述硬质套管包括直管和弯折管,弯折管与直管之间呈锐角弯折;所述通条杆突伸出弯折管的端部设有可与弯折管端面抵触的凸起部,具有在皮下隧道的构建过程中,使硬质套管能够顺应皮下隧道的弯曲走向,使得皮下隧道的构建操作简单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
背景技术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适用于阻塞性脑积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通常需要借助通条才能完成脑室-腹腔之间的皮下隧道。
现有的医用通条一般包括硬质套管和与硬质套管插接的通条杆,在硬质套管构建皮下隧道后,将引流管与通条杆的端部固定连接,然后将通条杆从硬质套管中拉出,使得引流管置入硬质套管内,最后将硬质套管取出完成皮下隧道置入引流管。
但是,由于现有的硬质套管均为笔直管体,在硬质套管依次穿过耳后皮下-颈部-锁骨上-胸部皮下-腹部皮下的过程中,硬质套管不能顺应皮下隧道的弯曲走向,导致皮下隧道的构建操作困难。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具有在皮下隧道的构建过程中,使硬质套管能够顺应皮下隧道的弯曲走向,使得皮下隧道的构建操作简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包括硬质套管和通条杆,所述硬质套管内穿设有供通条杆插接的通孔;所述硬质套管包括直管和弯折管,弯折管与直管之间呈锐角弯折;所述通条杆突伸出弯折管的端部设有可与弯折管端面抵触的凸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皮下隧道构建时,将通条杆与通孔插接,然后将硬质套管从头部耳后切口插入后从腹腔切口处穿出;在引流管置入时,将引流管与通条杆远离凸起部的端部套接,拉动凸起部,使引流管在通条杆的拉动下置入硬质套管内,最后将硬质套管从腹腔切口处取出;利用直管和弯折管,使得皮下隧道构建至锁骨上的凸起时变向操作方便;利用凸起部与弯折管端部抵触,使得通条杆拉动引流管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管与直管之间的弯折角度为15-3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弯折管在皮下隧道构建过程中穿透人体表皮和插入胸腔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管的长度为5-1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防止弯折管在皮下隧道构建过程中穿透人体表皮和插入胸腔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条杆表面设有刻度尺,刻度尺沿通条杆铺设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刻度尺,便于得知引流管置入硬质套管内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条杆远离凸起部的一端表面设有防滑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滑条纹,使得引流管与通条杆插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部为圆锥体,圆锥体的尖端为球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皮下隧道构建过程中,减少凸起部损伤皮下组织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手持体,所述手持体设有与直管套接的插体,插体穿设有供通条杆插接的插孔;所述直管远离弯折管的端部外壁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沿直管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插体内壁设有与限位凸起插接的限位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志强,未经董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38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