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控源截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0702.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8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霞;胡友春;吴翔;姚鹏举;何立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C02F3/30;E02B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源 截污系统 净化功能 截留 本实用新型 预处理设施 雨水 河道 排口 溶解性有机物 生态 氮磷营养盐 生态功能区 污水 除污系统 河道两岸 河道治理 水质稳定 悬浮固体 净化 功能区 水中 消减 自净 河岸 水体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控源截污系统,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对污水进行控源截污中截污不完全、水体质量较差、除污系统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控源截污系统,它包括河道两岸排口处设置的截留净化功能区,截留净化功能区包括生态截留净化沟和雨水预处理设施,生态截留净化沟设置在污水入河处,雨水预处理设施设置在河岸两侧的雨水排口处;河道中设置有生态功能区,河道下游设置有强化净化功能区。通过科学划分各个功能区形成完整的、功能互补的低控源截污系统,恢复、强化河道生态自净能力,有效消减水中悬浮固体、溶解性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控制水质稳定;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控源截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河道中的水体多被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污染,黑臭水体已是我国各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黑臭河道的治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我国在城市排水及黑臭水体治理方面,一直以来偏重于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对城市排水体制方面的关注极少。在对待城市排水体制和雨水问题上,主要还停留在单纯“排放”的思考上,简单地倾向靠分流制来解决点源污染的控制,而忽视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城市生态的关系,忽视雨水的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的关系。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应当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恢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其中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是基础与前提,水动力改善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是黑臭水体整治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背景,针对当前城市黑臭水体开展一系列治理技术。当前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法多种多样,首要措施就是截污控源。但由于种种因素,多数截污工程无法完全截留污水,依旧存在部分排口污水入河、初期雨水污染等现象。其他技术措施如:底泥疏浚、曝气复氧、补水活水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成熟的方法,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底泥疏浚会严重破坏底栖生态环境,而且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曝气复氧局限性较大,适用于缓流水体;补水活水的水源水质要求较高,成本较大;生态修复受环境影响较大。河道水环境治理尚未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尤其是针对截污不完全,仍存在少量污染源入河的情况,并未形成系统的治理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10457438.8,公开日为2014年9月17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中部水网地区面源污染的拦控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其系统包括污水前端收集分流系统、污水中段拦截处理系统、污水末端处置回用系统和固形物无害资源化系统,所述污水中段拦截处理系统和污水末端处置回用系统共同构成面源污水复合拦控湿地群落。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将水网地区面源污染分步分级进行拦截和控制,处理效果稳定并实现了污染物最终处置;但是污水净化的效果有限,无法完全截留污水。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11128331.9,公开日为2017年3月29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所述方法在河道驳岸上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设置承托机构或者在河道内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进行打桩,使用所述承托机构或桩体对各个合流干管进行支撑架空;将每一个合流干管的出水口与一个截流支管相连通,在每一个截流支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截流井,采用管路将各个截流井相连通以形成截流干管;将截流干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相连通,以使各个截流井截流的污水和雨水经所述截流干管输送至市政污水管网;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连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污水处理厂对接收的污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河道。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但是处理过程繁琐,并且成本花费较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0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