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0957.X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7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今中秀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F16F15/139 | 分类号: | F16F15/139 |
代理公司: | 11240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玉昌峰;吴孟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架 副板 驱动板 扭矩产生机构 滞后 阻尼器装置 相对旋转 波浪线 按压 弹性连结 输入扭矩 弹簧 轴向 装配 侧面 配置 | ||
一种阻尼器装置,抑制了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在轴向尺寸。该阻尼器装置具备:副板(34)以及弹簧架(35),被输入扭矩;驱动板(36),配置为相对于副板(34)以及弹簧架(35)自如地相对旋转;多个弹簧(37),将副板(34)以及弹簧架(35)与驱动板(36)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以及滞后扭矩产生机构(14),在副板(34)以及弹簧架(35)与驱动板(36)相对旋转时产生滞后扭矩。滞后扭矩产生机构(14)具有槽(34e)和波浪线(56)。槽(34e)形成于副板(34)的侧面。波浪线(56)装配于槽(34e),并将驱动板(36)向弹簧架(35)按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装置,尤其是将被输入的扭矩传递至输出侧,并且使扭矩变动衰减的阻尼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空转时以及行驶时,存在例如从引擎传递的扭矩变动而导致的振动以及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况。为解决该问题,设置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阻尼器。该阻尼器具有四段扭转特性,并且设置有在从低扭转角度区域至高扭转角度区域横跨全区域产生滞后扭矩的机构、在低扭转角度区域的一部分产生滞后扭矩的机构、以及仅在高扭转角度区域产生滞后扭矩的机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74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为了在低扭转角度区域的一部分获得滞后扭矩,使用了波形弹簧。在该角度区域中,当需要更大的滞后扭矩时,使用作用力较大的波形弹簧,或需要另外配置的波形弹簧。因此,当需要较大滞后扭矩时,需要较宽的轴向空间,妨碍装置在轴向尺寸上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抑制滞后扭矩产生机构的轴向尺寸。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式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阻尼器装置,将输入的扭矩传递至输出侧并使扭矩变动衰减,阻尼器装置具备:输入侧旋转部件,被输入扭矩;输出侧旋转部件,配置为相对于输入侧旋转部件自如地相对旋转;多个弹性部件,将输入侧旋转部件与输出侧旋转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以及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在输入侧旋转部件与输出侧旋转部件相对旋转时产生滞后扭矩。
滞后扭矩产生机构具有槽和施力部件。槽形形成于输入侧旋转部件以及输出侧旋转部件中的一方的与另一方相对的侧面。由线材形成且装配于槽,用于使输入侧旋转部件与输出侧旋转部件相互压接。
在该装置中,进行相对旋转的输入旋转部件和输出旋转部件通过施力部件相互压接,并由此产生滞后扭矩。
在此,施力部件由于由线材形成,且装配于形成在输入侧旋转部件或者输出侧旋转部件的槽,因此能够抑制用于配置施力部件的轴向尺寸。因此,能够使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小型化。
(2)优选地,施力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装配在槽内,施力部在与槽的底部或者侧部之间也滑接并产生滞后扭矩。
在此,除了在输入侧旋转部件与输出侧旋转部件之间产生滞后扭矩,在施力部件与槽之间也产生滞后扭矩。因此,能够在各部以较小的摩擦力获得期望的滞后扭矩,能够抑制各部件的磨损。
(3)优选地,滞后扭矩产生机构的槽形成为环状。在此,施力部件在槽内旋转变容易(即,在施力部件与槽之间滑接变容易),从而能够获得期望的滞后扭矩。
(4)优选地,施力部件由环状的波浪线形成,波浪线的一部分具有欠缺部。
(5)优选地,输入侧旋转部件具有与轴向相对配置的第一输入板以及第二输入板。另外,输出侧旋转部件具有配置于第一输入板以及第二输入板的轴向之间的输出板。
(6)优选地,滞后扭矩产生机构的槽形成于第一输入板。另外,施力部件向第二输入板按压输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09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